在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女孩子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其中月经的出现标志着生理发育进入了新的阶段。然而,你知道吗?青春期的月经有时也会 “闹脾气”、变得 “叛逆”,一旦出现异常,很可能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不小的威胁。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不久前,王女士心急如焚地陪着正在读高二的女儿高晓露,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的妇科门诊。王女士焦急地向医生诉说:“医生,我女儿这次来月经都十几天了还没结束,量特别大,今天早上在家直接晕倒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原来,17 岁的高晓露自从上了高二,学习任务愈发繁重,月经也开始变得不规律起来。月经周期毫无规律可言,有时持续时间长达十几天,月经量多得惊人,每次来月经还会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可这次月经持续了大半个月,直到晕倒,高晓露才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医院就诊。 接诊的妇产科一区医生李欢妮看到高晓露时,发现她脸色苍白,测量血压后,发现血压低于正常值。随后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危急值,高晓露的血红蛋白仅有 47 克 / 升,已经达到重度贫血的程度。 情况危急,科室迅速为高晓露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马上进行止血、输液、输血等救治措施。但在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医生们果断决定采取一种不会损伤处女膜的手术方式 ——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病损切除 + 诊断性刮宫术。经过一系列治疗,高晓露的病情逐渐好转,血红蛋白也回升到了 78 克 / 升,病情趋于稳定。 据妇产科一区主任、副主任医师黄佼介绍,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种病症的常见症状表现多样,比如月经出现不规则出血、经期明显延长、月经量过多、在两次月经之间有出血现象,甚至还会出现闭经的情况。这些症状可不是小问题,它们很容易引发贫血,还可能让青春期的女孩子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以及身体健康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诱发因素较为复杂,排卵功能出现障碍、凝血功能存在问题、课业学习压力过大、情绪过于敏感、营养不均衡、体重异常等,都有可能导致女孩子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一旦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体内激素水平就会紊乱,子宫内膜便会出现不规则脱落,进而引发无排卵性子宫出血。另外,女性激素紊乱以及受到相关刺激,还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增生、息肉等疾病,从而引发异常子宫出血。所以,一旦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就医。 黄佼强调,青春期是女性健康管理的关键时期,而月经就像是女孩子身体健康的 “晴雨表”。家长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早发现、早干预对孩子的健康至关重要,家长的重视是守护孩子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平时要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明白,不要因为害羞或者担心影响学习,就对身体出现的问题选择隐瞒,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那么,出现哪些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呢?如果青春期女性出现经期过长,超过 7 天还未结束;月经量过多,需要频繁更换卫生巾;月经周期毫无规律,或者长时间不来月经;出现明显的疲劳、头晕等贫血症状;经期伴有严重的腹痛或其他不适症状,这些都表明身体可能出现了问题,要尽快前往医院检查。 在治疗过程中,遵医嘱进行周期性治疗非常关键。除了积极配合治疗,调整生活方式也必不可少。在日常饮食方面,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铁元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像牛肉、猪肝,还有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等。同时,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果存在一些导致疾病发生的诱因,比如体重异常、压力过大等,要及时纠正。对于压力过大的孩子,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在经期,更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卫生巾。如果需要使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停药之后也要密切关注,直至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对于那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医生一般会建议采用不会损伤处女膜的宫腔镜下手术进行治疗。总体来说,只要经过长期规范的管理,大部分患者都能够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 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让青春期的女孩们都能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