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养生百科 查看内容

春季春捂全攻略:温度、疾病与穿衣要点

2025-3-13 22:32|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128| 评论: 0

春天到了,天气慢慢暖和起来,可早上和晚上还是挺冷的,白天黑夜温差特别明显。好多地方还可能突然来个 “倒春寒”,这种忽冷忽热的天气,咱们的血管可就遭罪啦,特别容易增加心血管方面出问题的风险。老话说得好,“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医学研究也发现,春季尤其是 3 到 5 月份,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这些病特别容易找上门。

为啥要劝大家 “春捂” 呢?

天气一冷,咱们身体为了少散发热量,外周血管就会自动收缩,这一收缩,血压就跟着升高了,心脏的负担也加重了。而且冷的时候,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可能会破裂,进而形成血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心血管内科的主任医师王佐岩说,春天气温起起伏伏很正常,但这会刺激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让血管痉挛,血压也跟着大幅波动,这样一来,心绞痛、急性心梗还有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再加上春天呼吸道感染的病特别多,要是本身就有心血管疾病,一旦生病,身体就会出现炎症反应,心脏负担更重了,很容易诱发心力衰竭。从临床观察来看,像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老年人,还有得过冠心病、脑卒中的,他们血管弹性变差,又有基础病,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不行,所以 “春捂” 对他们来说就更重要了。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最好 “捂” 到清明前后

王佐岩医生建议,“春捂” 得等到气温稳稳地达到 15℃以上,而且白天黑夜温差小于 8℃的时候才行。也就是说,大家最好根据气温,差不多 “捂” 到清明前后,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得注意这点。“春捂” 可不是瞎穿衣服,一股脑儿地多穿,而是说季节交替的时候,别一下子就把冬天的衣服全脱了,得按照气温慢慢调整,好让身体有足够时间去适应,调节自身的温度调节机制。要是太早把冬衣脱掉,身体着凉了,就可能影响身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抵抗力也就跟着下降了。

要注意哦,春捂的时候,头部、颈部、腹部还有下肢这几个地方得重点保暖:

脑袋散热能占到全身的 30%,戴个薄帽子就能少散些热;

脖子要是受凉了,容易引发颈动脉痉挛,像有颈动脉狭窄的人,脖子一受凉,血管痉挛就可能导致脑缺血;

肚子保暖能让内脏的血流保持稳定,对胃、脾、肠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下肢血液循环不好的人,比如糖尿病患者,他们下肢循环本来就差,就得穿厚袜子或者戴护膝,要是不注意脚的保暖,末梢神经病变就会更严重。

不同温度、场景该怎么穿衣服

“春捂” 就是要让自己感觉暖和,但又不出汗,这样就刚刚好。早春的时候,最实用的穿法就是 “洋葱式” 叠穿:里面这层,选那种软软的、透气又吸汗的棉质保暖内衣或者秋衣;中间这层,穿毛衣、卫衣之类的;最外面套一件轻薄的夹克、风衣或者马甲。这样穿,既能挡住早春的凉风,又能根据温度随时脱穿。另外,还有个 “三层穿衣法则”,就是内层能排汗,中层保暖,外层防风。

当然啦,具体穿什么还得看气温、湿度、风力,还有个人体质、活动量这些因素。下面这些不同温度的穿衣建议,大家可以参考参考:

温度低于 5℃的时候,得加强保暖,穿棉衣、羽绒服,里面配上保暖内衣、秋衣秋裤,再穿件毛衣或者针织衫。最好准备些方便穿脱的衣服,省得在室内外切换的时候,温差太大受不了。

温度在 5℃到 15℃之间,可以穿秋衣秋裤、毛衣、棉毛衫,外面再穿个风衣或者夹克。早晚冷的时候,加个稍微厚点的马甲,或者薄款羽绒马甲、轻薄的羽绒外套。中午天热、太阳好出门的话,穿个长袖 T 恤,外面搭个薄外套就行。裤子就选牛仔裤或者休闲裤。

温度在 15℃到 20℃,可以穿短袖或者长袖 T 恤,搭个薄款开衫、卫衣或者单层衬衫,下身穿单裤或者裙子就行。春天早晚温差大,最好随身带件薄外套,像针织开衫、风衣、薄棉衣或者马甲都可以。

温度在 20℃以上,就可以直接穿短袖、裙子、短裤这些夏天的衣服了。太阳大的时候要注意防晒,可以搭个薄款防晒衣或者罩衫。要是天热又潮湿,尽量选那种能吸湿排汗的衣服,穿着更透气舒服。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4-30 17:17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