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节目《守护·当你老了》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 人年纪大了,身体这台 “老机器” 就容易出各种小毛病,甚至好几种病凑到一块儿。现在老龄化越来越明显,怎么才能让老人们健健康康地安享晚年?这成了医生们天天琢磨的事儿。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的康琳主任,就从老年科医生的角度,跟大家聊聊老年人身上那些绕不开的问题:比如一身病该怎么治才不添乱,肌肉慢慢 “缩水”、记性越来越差这些情况,又该怎么早点发现、早点调理。 很多老年人身上不只有一种病,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可能同时找上门。这些病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互相影响,给治疗添了不少麻烦。就说吃药吧,一种病得吃一种药,好几种病加起来,药盒子能堆一堆。长期这么吃,不光花钱多,药和药之间还可能 “打架”,闹出些新的不舒服。 那一身病缠上身,到底怎么治才靠谱?医生得先看看老人最急、最要命的是哪种情况,先把这个稳住。然后呢,得跟老人好好掰扯掰扯,每种治疗方案有啥好处、有啥风险,让老人自己拿主意。这么一来,老人心里清楚了,也更愿意配合治疗,效果自然就好一些。 现在老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想健健康康的,老年医学科也就跟着火了起来。这老年科跟别的科室比,还真有点不一样。 首先,它不只是盯着老人的病,更看重老人整个人的状态。家里有没有人照顾、心情顺不顺、跟家人处得怎么样,这些都得考虑进去,给老人来个全方位的健康打理。 再就是方便,它搞的是 “一站式” 服务。老人要是一身慢性病,不用今天跑心内科,明天跑内分泌科,在这儿就能把事儿办了,省得来回折腾,也不用做些重复的检查,看病效率高多了。 还有就是人多力量大,老年科有个 “全能团队”,不光有医生,还有专门教康复锻炼的、管吃饭营养的、看心理问题的。比如康复师,会根据老人的身体情况,量身定做一套锻炼计划,帮着恢复力气;心理医生呢,就怕老人心里憋屈,要是有焦虑、不开心的苗头,能及时疏导开。 老年科还挺看重中西医结合,有时候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来帮忙,两边合力,不少老人的难题就这么解决了。 老年人身上还有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麻烦,像身上老疼、拉不出屎、憋不住尿、吃不下饭没力气,这些虽然算不上大病,却能把人折磨得够呛,这就是常说的 “老年综合征”。 对付这些问题,老年科有套组合拳。就拿慢性疼痛来说,医生先得仔细问问,是哪种疼、有多疼、在哪儿疼、啥时候会加重,摸清楚情况了再想办法。吃药的话,得挑最适合老人的,剂量也得拿捏好,别吃出副作用。平时敷个热毛巾、按按揉揉、扎扎针灸,也能松快松快肌肉,让血流通畅点,疼就能轻点儿。心里要是总惦记着疼,越想越难受,这时候心理医生就派上用场了,教老人换个想法、学着放松,疼起来也没那么难熬。 除了看病,老人们自己也得上点心。平时吃得合理点、动得适当点、天天乐呵呵的,身体功能衰退就能慢点儿,日子也能过得舒坦些。比如常出去走走、练练劲儿,肌肉有力气了、骨头结实了,就不容易摔跤骨折;心情好了,压力小了,抵抗力也能强点,少生病。 还有个误区得说说,不少人觉得老人瘦点好,其实不一定。要是瘦得离谱,可能是得了 “肌少症”—— 肌肉越来越少,力气也跟着下降,走路晃悠、容易摔跤,抵抗力也会变差。医生会看看老人握东西有没有劲、大腿有多粗、走路利索不利索,综合判断是不是得了这个病。 想防这个病,老人得多吃点蛋白质,像鸡蛋、牛奶、瘦肉都得跟上,维生素 D 和钙也不能缺。平时也得练练 “抗阻运动”,比如举举小哑铃、练练靠墙静蹲,帮着长肌肉。要是老人不光肌肉少,还一身肥肉,那就得一边增肌肉,一边减脂肪,双管齐下。 记性不好也是老人常遇到的问题,这事儿得早发现、早调理,不然可能发展成老年痴呆。刚开始可能就是忘事儿快,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老问同一个问题,出门还容易走丢,这些苗头千万别不当回事。 想让记性好点,生活上得下功夫。吃的方面,维生素 B12、叶酸、深海鱼里的欧米伽 - 3 脂肪酸都得吃够;平时多活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给大脑多送点氧气和营养;没事练练手指操,伸伸屈屈、按按穴位,也能刺激大脑,帮着提高记忆力。 要是已经有点记不住事儿了,老年科医生会做个全面检查,看看问题出在哪儿,然后给制定一套专属方案,可能会开点药,也可能会教些锻炼脑子的方法,再加上心理疏导,帮着延缓病情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