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女性 补水保湿 查看内容

精准选品,温和呵护:敏感性皮肤专属护肤秘籍

2025-2-25 11:39|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154| 评论: 0

敏感性皮肤(Sensitive Skin,SS)在皮肤类型中较为特殊,它是皮肤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呈现的高反应状态,面部皮肤是其 “重灾区”。当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刺激时,皮肤会发出 “抗议”,像灼热、刺痛、瘙痒、紧绷等不适感觉会纷至沓来,还可能伴随红斑、丘疹、脱屑、毛细血管扩张等状况。

至于引发敏感性皮肤的原因,目前科学界尚未完全弄清楚。不过,《中国敏感性皮肤临床诊疗指南(2024 版)》中指出了一些常见的诱发因素,频繁更换化妆品、同时使用多个品牌的化妆品、过度清洁面部、反复使用消毒产品、外用刺激性药物、长期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某些激光治疗术等,都可能成为诱发敏感性皮肤的 “导火索”。

精挑细选,成分适配是关键

一项通过人体封闭型斑贴试验,对正常人群和敏感性皮肤人群皮肤特点进行对比的研究发现,敏感性皮肤人群似乎更容易对多种化妆品常用成分 “过敏”。这些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类化妆品中,特别是一些发用化妆品,它们大多作为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乳化剂、防腐剂发挥作用,像月桂基葡糖苷、没食子酸月桂酯、没食子酸辛酯、硫酸镍等。所以,敏感性皮肤人群在挑选化妆品时,要多留意产品成分表,尽量选择防腐剂、表面活性剂含量低的产品,避开这些易致敏成分。

当然,也有不少成分是敏感性皮肤的 “好帮手”。比如青刺果油、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等,它们能助力皮肤屏障的修复;活泉水、洋甘菊、碧萝芷、马齿苋等天然植物提取物,以及燕麦生物碱、α - 红没药醇等,有着出色的抗炎、舒敏功效;人工合成的 TRPV1 拮抗剂(反式 4 - 叔 - 丁基环己醇)和神经胜肽,则可以缓解皮肤红斑、刺痛等症状。

通常来说,成分少、配方简单的化妆品,对皮肤的刺激和致敏风险更低。在购买化妆品前,敏感性皮肤人群可以借助国家药监局官网或者化妆品监管 APP,查询产品成分信息。并且,使用新产品前,务必先进行皮肤测试,这样能最大程度降低过敏风险。

护肤有讲究,遵循原则很重要

敏感性皮肤人群的皮肤屏障受损,处于高反应状态,普通护肤品往往难以承受。在选择化妆品时,最好挑选具有保湿、舒缓、修护功效的产品,而且护肤品的功效不必过于繁杂。在日常护肤过程中,需要遵循适度清洁、舒缓保湿、严格防晒的原则,具体步骤如下:

清洁:每天早晚用清水或者温和的洁面产品清洁面部即可,千万不要使用刺激性强的洁面产品,以免加重皮肤负担。

补水:面部清洁后,如果红斑明显,可以用舒缓类保湿面膜敷脸。等皮肤敏感状况有所缓解,每天早晚洁面后,选择具有修护皮肤屏障、保湿、抑制炎性细胞作用的舒缓类保湿水,为肌肤补充水分。

保湿:敏感性皮肤人群可以选择舒缓类保湿霜,这类产品能够修护皮肤屏障、降低神经血管高反应、抑制炎症细胞,给皮肤更贴心的护理。当皮肤敏感情况好转后,可选用祛红类功效性护肤品,预防面部红斑出现。

防晒:紫外线是诱发皮肤敏感症状的 “帮凶”,对敏感性皮肤人群来说,防晒至关重要。考虑到部分防晒类化妆品可能导致过敏,建议优先选择太阳伞、防晒衣等物理防晒方式。如果必须使用防晒化妆品,要选择无乙醇、无香精、致敏性低,且添加了保湿、舒缓成分的产品。

应对不良反应,冷静处理是王道

由于皮肤的特殊性质,敏感性皮肤人群更容易遭遇化妆品不良反应。化妆品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表现形式多样,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斑贴试验。使用化妆品后若出现不适,不要惊慌,应立即清理皮肤表面残留的化妆品。要是症状没有缓解,就带上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化妆品及外包装,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下面是一些常见不良反应的应对方法: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通过局部止痒、抗炎、保湿等方法进行治疗。

化妆品光感性皮炎:这可能是化妆品中的光敏性物质导致的。除了停用相关化妆品,还需采取严格的物理防晒措施。

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首先要找出引起色素异常的原因,然后针对性治疗,比如避免日晒和其他刺激。针对皮肤色素脱失,按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法处理;色素沉着的话,可以局部外用氢醌乳膏,或者口服、注射维生素 C。

化妆品引起的头皮、甲、唇损害:出现毛发损害,要马上停用烫发、染发剂,用温和、无刺激的洗发液洗头,使用含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维生素 B6 的乳液滋润头皮,也可以用含芦荟提取物、茶树精油等成分的修复产品护理。甲损害出现后,停用指甲油等化妆品,使用含有胶原蛋白、维生素 E 等成分的修护乳膏。要是患上唇炎,停用口红等化妆品,保持唇部清洁,用含有维生素 E、透明质酸等成分的唇膏护理。

化妆品痤疮样反应:按照痤疮的治疗原则处理。

化妆品荨麻疹样反应:一般停用含有致敏物质的化妆品后,症状会自行缓解,也可以口服抗组胺药治疗。

自我判断小窍门,初步识别早应对

判断自己是否属于敏感性皮肤,有主观、半主观和客观评估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常联合使用,用于诊断敏感性皮肤和评估其严重程度。

主观评估:主要通过自我评估量表打分,像敏感量表、鲍曼敏感性皮肤问卷、Boss 量表等。这种方法简单便捷,但结果容易受到主观因素影响。

半主观评估:包括乳酸刺痛试验和辣椒素试验,需要在专业医疗机构完成。

客观评估:借助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评估皮肤生理功能(如经表皮水分流失、角质层含水量、油脂含量、黑 / 红色素、PH 值等)、红斑、毛细血管情况、皮肤敏感度和电流感觉阈值。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皮肤在受到微小刺激(如精神紧张、冷、热、日光等)后,出现灼热、阵发性潮红、刺痛、瘙痒、紧绷等症状,就需要警惕敏感性皮肤的可能。不过,如果这些症状持续不改善甚至加重,就要及时去皮肤科就诊,排查玫瑰痤疮、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其他炎症性皮肤病。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4-30 17:27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