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健康讲座 查看内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2016-7-25 15:30|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2623| 评论: 0|原作者: 顾建文|来自: 解放军306医院

桥角肿瘤鉴别诊断:

1. 听神经瘤:常以耳聋、耳鸣起病,三叉神经痛少见。以内听道为生长中心,内听道扩大,两侧相差2mm有意义。CT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一般会钙化,较少广基 与岩骨相连,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 T1示低或低、等混合信号,T2为高等信号,呈鼠尾状突入内听道,边缘光滑,囊变多见。

2.脑膜 瘤:发病年龄、病程与听神经瘤相似,但脑膜瘤的听力减退较轻,前庭功能改变不明显,而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症状较重,其不以内听道为中心,邻近岩骨尖有破坏和 岩骨骨质增生。CT示略高密度或等密度卵圆形肿块,均匀增强,与岩骨广基相连,内听道正常,有时肿瘤钙化。MRI T1等信号为主,T2高信号,囊变少见,明显均匀强化。(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4)

3.上皮样囊肿(胆脂瘤):青年人阵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 限于第三支,或有面肌痉挛、视力减退,视神经萎缩或原因不明多次脑膜炎发作,听力减退不明显,前庭功能正常。CT示低密度病灶,轮廓清,无囊变及强化,形 态不规则,边缘不整,可沿脑池窜行至颅中窝或脑干腹侧面,MRI信号与脂肪或脑脊液相似,T1高信号,T2信号减弱,与听神经瘤正好相反,“脂肪-脑脊液 平面”为胆脂瘤破裂后的特殊表现,岩骨与内听道无改变。

4.三叉神经鞘瘤:早期出现非典型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和运动根受累 症状,耳聋出现较晚较轻,肿瘤位于三叉神经节附近不累及内听道,故无内听道扩大。CT等或低密度肿块,均匀或环状强化。MRI T1低信号,T2高信号,与听神经瘤MRI征像相似,常跨中、后颅窝呈哑铃状,颅底像可见圆孔或卵圆孔扩大。

5.蛛网膜囊肿:无内听道扩大,CT低密度,增强无强化。

6.胶质瘤:颅内压增高和小脑、脑干症状出现较早。MRI示肿瘤从小脑、脑干或四脑室向桥角发展,T1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除小脑肿瘤囊变外,其余均明显强化。颅底骨质无改变,内听道正常。

三脑室后部(松果体区)肿瘤鉴别诊断:

1.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临床出现邻近结构受压、颅内压增高及内分泌症状,头颅片示颅内压增高及松果体区异常钙化,儿童在该区出现直径超过1cm的钙化斑,应 怀疑生殖细胞瘤。CT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内含高密度钙化斑,肿瘤呈圆形或蝴蝶状,增强后肿块强化,边缘清晰。MRI T1等信号,T2高信号,增强后肿块明显强化,边缘更清晰,T1和T2相肿瘤钙化斑为低信号。生殖细胞瘤对放疗特敏感,故试验性放疗后病变可缩小或消失。

2.畸胎瘤:头颅片常见肿瘤钙化斑,如发现有牙齿或骨骼影,有助定性诊断。CT扫描多为囊性,示混杂密度,边缘清晰,瘤内高密度钙化斑和低密度囊腔,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而囊变区不强化。MRI T1示混杂信号:脂肪为高信号,实质为等信号,牙齿和钙化为低信号。

3.松果体细胞瘤:因松果体细胞有抑制性腺的作用,患儿不出现生殖细胞瘤的第二性征早熟,青、中年则表现性功能减退。CT示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不如生殖细胞瘤明显。

4.胶质瘤(星胶、多形胶):肿瘤向四周组织浸润性生长,临床表现与生殖细胞瘤相似。CT示混杂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MRI T1低信号,T2高信号,瘤周有明显水肿带。

5.上皮样囊肿(胆脂瘤):CT示低密度,包膜有不全钙化和散在钙化斑。MRI信号介于脑组织与脑脊液之间,T1低信号,T2高信号。(见鞍区肿瘤鉴别诊断6及桥角肿瘤鉴别诊断3)

脑室肿瘤:

1.三脑室前:星胶、室管膜瘤、胶样囊肿、室管膜囊肿、脉络丛乳头状瘤、颅咽管瘤。

2.三脑室内:胶质瘤、室管膜瘤、粘液囊肿、乳头状瘤。

3.三脑室后(松果体区):胶质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表皮样囊肿、松果体细胞瘤。

4.四脑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5.侧脑室:前室管膜瘤、后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脑膜瘤、脑实质胶质瘤突入。

侧脑室三角区肿瘤鉴别诊断:

1.脑膜瘤位置较深与胶质瘤混淆,胶质瘤为不均匀密度病灶,边界常不规则和不清楚。

2.脉络丛乳头状瘤常位于三角区,主要发生在小儿和少年。脑膜瘤多发生在中年人。CAG对肿瘤定性有帮助:脉络膜前动脉增粗及肿瘤染色。

3.室管膜瘤多发生在前角或体部。(参见幕上肿瘤鉴别诊断)

脑室内外肿瘤鉴别:

来源于脑室来源于脑室外
1.肿瘤完全在脑室内1.大部分瘤体突入脑室内生长,脑室呈向心性凹陷
2.肿瘤周围有脑脊液环绕2.病变与脑室壁呈钝角
3.病变与脑室壁呈锐角3.肿瘤与脑实质连接处有水肿
4.脑室壁外突

枕骨大孔区肿瘤不同组织来源:

1.髓母细胞瘤和星形胶质瘤由小脑扁桃体长入枕大孔区。

2.室管膜瘤和乳头状瘤由四脑室正中孔进入。

3.延髓内神经胶质瘤以室管膜瘤和星胶常见。

4.脑膜瘤由枕大孔区脑脊膜长出。

5.神经鞘瘤从后组颅神经以及上颈部脊神经根发出。

颅内钙化病灶鉴别诊断:

1.星形胶质细胞瘤:多为斑点装钙化,远不如少突胶质细胞瘤钙化明显,且常出现瘤内囊变和环形增强。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大脑半球(尤其额叶)略低或等密度病灶,边界不清,病灶内出现大而明显条状或斑片状钙化。

3.脑膜瘤:多呈斑点状均匀散布,肿瘤边界清楚,平扫均匀稍高密度,常伴骨质增生改变。

4.颅内动静脉畸形:病灶内出现条状明显钙化,无占位效应,增强可见血管增强影。

5.脑内结核瘤:伴斑片状钙化,病灶多较小,而周围水肿相对明显。

脑外肿瘤特征:

1.脑白质塌陷征:脑外肿瘤嵌入脑灰质,使其下方脑白质受压,由指状突入而变平,且脑白质与颅骨内板间距离增宽。

2.肿瘤广基与硬脑膜相连。

3.局部骨质改变:随肿瘤性质而异,可增生、可破坏,如脑膜瘤骨质增生,听神经瘤内听道扩大,垂体瘤蝶鞍扩大鞍底破坏,脊索瘤骨质破坏。

4.邻近脑池脑沟变化:局部脑池填塞,未填塞部分扩大,对侧脑池变狭,局部脑沟可增宽。

5.静脉窦闭塞:CT平扫见静脉窦内高密度,增强后扫描无增强,MRI T1和T2均为高信号,与血液回流受阻有关。

标签:
123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5-10 16:26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