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健康资讯 查看内容

国内健康险市场为何“生长”缓慢?

2016-9-6 14:53|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2648| 评论: 0|原作者: 杨翎|来自: 健康点

此外更为严重的是,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发展,其实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基本医疗保险的风控逻辑。

费用2的出现,实际上是因为健康险本身为控制道德风险而特有设置的机制,患者一定额度的共担,是降低健康险滥用道德风险的手段之一。曾有研究表明,自付比例在20%以上才会对患者医疗滥用需求有影响。在基本医疗设计之初,起付线、赔付比例的额度确定其实都是有一定考虑的。而补充医疗保险直接贴90%甚至100%承担费用2,实际打破了基本医疗的先天风险控制机制。

再来说费用3,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框架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个人账户由个人缴纳的全部资金以及企业缴纳的资金的一定比例组成,被看作个人积累的医疗基金账户,设计初衷是为激发个人的费用意识和长期积累意识。目前,全国除北京外,该部分资金是由社保基金统一管理,无法取现不得挪用,与统筹基金大池不同,基本为各地社保沉淀基金。

个人账户资金究竟完全可以由个人支配的费用还是其实是属于社保基金的一部分?在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逻辑中,视个人帐户资金等同于个人现金支付,因此几乎所有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对使用个人帐户支付的医疗费用完全承担。

对个人帐户承担的门诊医疗费用,企业实际不仅出资投保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又同时投保了企业补充医疗, 同一笔医疗费用实际被保障了两道,而多出来的这部分却帮助实现了投保员工的个人账户套现。

从保障价值来看,由于该部分主要为门诊医疗费用,涉及金额不高,保障价值不大,但个人道德风险容易诱发,并且企业的双重投保实际进一步加重了企业人力成本。事实上,对保险公司而言,这部分也并不是香饽饽,而是赔付成本最高、理赔工作量最大、道德风险最多的部分。但该部分存在的价值也许就是因为高频次的理赔发生,提高了补充医疗保险的存在感以及数据,但数据质量非常有限。

对费用2、3的关注和保障,虽然刷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存在感,但却使得商业健康保险丧失了政策红利下的自身价值发挥空间。愿意并且有能力在工资总额4%额度内购买补充医疗的企业,用足了预算,再去购买真正需要保障的针对费用1的产品基本没了动力,市场上的低端医疗保险似乎就注定只能承担用2、3,如果承担费用1就被称为中端甚至高端。而保险公司产品、运营由于更多的注重费用2、3的产品保障,不需要关注社保外的总总医疗费用的结构、管理,恶性循环下,主流的国内费用型健康保险的风险管控几乎都要依赖社保管理能力,自身作为医疗费用第三方的价值几乎丧失。

企业之外,商保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个人。

在社保人群近乎全覆盖,各地社保逐年提高封顶线扩大目录范围的中国,个人对商业健康保险的保障缺口似乎有限,更多的需求来源是对医疗服务的不满,对效率的抱怨。而且在大众保险保障意识尚有限的情况下,买了保险但因未出险而不会获得任何赔付的现实,很难让普通人找到购买的理由。

与此同时,对保险公司而言,产品相对简单,有返本兼顾投资,件均保费高利润相对高的各类重疾产品,是保险公司快速吸引投保资金相对经济的选择。

企业和个人是商业健康险资金来源的两个核心力量。虽然十多年前就已有企业补充医疗政策支持,但由于企补业务主要注重社保范围内保障,甚至重复保障了个人账户部分的门诊费用,造成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价值和发展力量有限。

针对个人的税优健康险刚刚开始,虽然一年2400元的额度对于高收入人群影响不大,各类保障条件(无投保前个体核保、承担既往症、不得拒保、目标赔付率下的返还)极其苛刻,但应该说如果商业健康险找到高风险的控制措施,借税优保险发挥对社保外医疗供给的影响力,税优健康险将是个人商业健康险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太多的不确定性和条件尚需探索。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5-2 11:12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