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健康之路 查看内容

《健康之路》曹锋,胰腺癌,消瘦,体重下降,黄疸,腹痛,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

2025-11-21 10:27|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16| 评论: 0

2025年11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节目《别让胰腺发脾气(下)》,胰腺癌之所以被称为 “癌症之王”,主要是因为它早期难发现、进展速度快,五年生存率还不足 10%。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的曹锋主任医师提醒,有几类人群得重点留意胰腺癌风险 —— 比如刚查出糖尿病的人、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人、得过慢性胰腺炎的人,还有长了胰腺囊性肿瘤的人,这些都是胰腺癌的 “高危候选人”。​

很多人不知道,胰腺癌早期根本没什么典型症状,等出现明显不适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比如皮肤或眼白变黄(黄疸)、肚子痛、没刻意减肥却体重骤降,这些症状大多是肿瘤压迫到消化系统导致的,意味着病情已经进入进展期,治疗难度会大大增加。不过好在,只要高危人群做好早期筛查,就能显著提高生存率,相当于给健康上了一道 “保险”。​

一、这四类人,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1. 新发糖尿病患者群​

尤其是 50 岁以上刚确诊糖尿病的人,如果还伴有不明原因的消瘦,可得提高警惕了。其实有时候不是先得糖尿病,而是胰腺癌悄悄破坏了胰腺的胰岛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才升高的。就算是老糖尿病患者,如果近期血糖忽高忽低,跟运动、吃饭、吃药都没关系,也别大意,最好去检查一下胰腺。​

2. 慢性胰腺炎患者​

急性胰腺炎要是没控制好,反复发作就可能变成慢性胰腺炎。胰腺长期发炎会让组织变得又硬又僵(也就是纤维化、硬化),细胞修复时容易出 “差错”,癌变风险会比普通人高 20 倍左右。长期大量喝酒是导致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酒精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会直接伤害胰腺细胞,加速癌变;吸烟则会 “火上浇油”,让胰腺损伤更严重,患癌风险再上一个台阶。另外要注意,急性胰腺炎大多和暴饮暴食、酗酒、胆结石有关,平时得避开这些诱因。​

3. 携带特定基因突变的人群​

有些基因突变会让胰腺癌风险翻倍,还可能连带引发其他癌症。比如 BRCA1、BRCA2 基因突变,不仅容易导致乳腺癌,还会让胰腺癌风险增加 3-8 倍;而 MSH2、MLH1 等基因变异,可能同时诱发肠癌和胰腺癌。不过不用太害怕,这类人群可以做基因检测,后续能通过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获得更精准的治疗方案,生存率也会明显提高。如果家族里有亲人年轻(50 岁以下)就患胰腺癌、乳腺癌或肠癌,建议去做个基因筛查。​

4. 胰腺囊性肿瘤患者​

胰腺囊性肿瘤就像胰腺上长的 “小水泡”,一开始大多是良性的,但有些可能慢慢变成恶性。根据好发年龄和恶变风险,它被形象地分为四类:​

女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属于低度恶性,及时手术基本能痊愈,不用后续放化疗;​

女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为低度恶性肿瘤;

爷爷瘤多见于老年男性,主胰管型恶变率高;

妈妈瘤多见于四五十岁女性,恶变率较高;

奶奶瘤多见于老年女性,几乎不会恶变。

对于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胰腺癌。

肿瘤标志物检查:如CA19-9,对胰腺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影像学检查:腹部增强CT和核磁共振可以清晰显示胰腺的结构和形态,发现胰腺内的病变和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

穿刺活检:通过内镜超声探头识别胰腺可疑病变位置后,利用活检针穿刺取组织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类型。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11-21 11:53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