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节目《管控血糖红黑榜(下)》,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潘琦主任医师,从用药和监测方面入手为大家揭示管控血糖,到底哪些是正确的,值得推荐的红榜行为,哪些又是错误的,需要规避的黑榜行为。 黑榜行为:这些错误操作,千万别再做! 吃多了就加药量 很多糖尿病患者觉得 “吃得多就得多吃药”,其实这是拿健康赌运气!不同降糖药的工作原理不一样,不是简单加量就能控住血糖的。随意加药不仅压不住餐后高血糖,还可能让血糖 “断崖式下跌” 引发低血糖,甚至让后续血糖更难调控,简直是雪上加霜。 感冒发烧就停药 感冒、发烧的时候,身体会自动分泌 “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把脂肪、蛋白质变成葡萄糖,让血糖悄悄升高。这时候要是擅自停了降糖药,血糖可能会飙到危险水平,甚至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种急性并发症,后果特别严重。 胰岛素能不用就不用 不少人对胰岛素有误解,觉得 “用了就是病情加重”,还怕用了会上瘾。其实胰岛素是身体自己就有的降糖激素,及时用胰岛素能快速把过高的血糖降下来,保护身体自身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反而能延缓病情发展,根本不存在 “成瘾” 这一说。 每天只测空腹血糖 只盯着空腹血糖,就像只看一半成绩单!餐后血糖同样重要,很多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超标,长期不管的话,并发症可能悄悄找上门,等发现时就晚了。 红榜行为:这些正确做法,坚持就能受益! 服药像打卡,准时不偷懒 糖尿病是慢性病,吃药可不能 “看心情”,必须严格听医生的话,按时按点服用。错过吃药时间,血糖容易像过山车一样波动,还可能引发低血糖。建议大家用手机设多个提醒,或者用智能药盒,既能按时提醒吃药,还能记录用药情况,让家人也能帮忙监督,用药更安全。 一确诊糖尿病,并发症筛查马上做 别等出现不舒服才去查并发症!一旦确诊糖尿病,就该立刻做并发症筛查。早期发现问题,才能及时控制,避免并发症加重影响生活质量,早筛查就是早保护自己。 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不重复 长期在同一个地方打胰岛素,皮下脂肪会变硬增生,影响胰岛素吸收,药效会大打折扣。教大家一个简单技巧:把注射部位分成腹部、大腿、臀部、上臂四个大区,每个大区再分成四个小区,按顺序轮流打,别在同一个小区反复注射。 胰岛素针头,一次一换不节省 反复用同一个针头,针尖会变钝、长毛刺,扎的时候不仅疼,还容易损伤皮肤、引发感染,甚至影响胰岛素吸收。虽然频繁换针头有点费钱,但比起后续治疗皮肤问题、调整药效的花费,实在划算多了。如果觉得换针头麻烦,也可以试试无针注射器,高压喷雾给药,不用针头,吸收也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