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栏目推出《田野间的“小药箱”(下)》专题内容,走在山上的小路上,大家一般会看大树、野花,不太会注意脚边贴地长的小草,或者开淡紫花的植物。别小看它们,这些草里有老祖宗的养生办法。 想知道这些草咋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詹志来研究员、张雪亮主任医师,还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雪茜主任医师,说了四种常见草药,普通人也能懂咋用。 一、败酱草能消炎 败酱草很多人没听过,但全草能当药,是天然消炎的。按现代说法,它能清热解毒、消炎,有人叫它 “天然抗生素”“天然败火药”,有炎症小毛病能用。 按中医说,它能清脸上痤疮,少长红疙瘩;还能调肠道,像溃疡性结肠炎、拉肚子带黏液脓血也能缓解。 有个 “薏苡附子败酱散” 专门治溃疡性结肠炎,但得医生配药,不能自己抓。方子能止住黏液脓血便,调免疫力,清肠道湿毒。用量是苡仁 30 克、炮附子 10~15 克、败酱草 30~60 克,具体得听医生的。 二、紫花地丁能消肿解毒 夏天容易上火,嗓子肿、长痤疮、头皮毛囊炎,能找紫花地丁。它和蒲公英一样能清热泻火,消肿解毒比蒲公英厉害。 用它有两个简单法: 泡 “金银地丁茶”,10 克金银花、10 克紫花地丁煮水喝。金银花清上半身火,紫花地丁引下半身热,一起喝能缓解上火。 外敷,身上长红肿化脓的疙瘩,取 30~60 克新鲜紫花地丁捣烂,加白醋和面粉调成糊敷患处,几天能消红肿、排脓。 三、茵陈蒿能退黄祛湿 老辈人说 “三月茵陈四月蒿”,三月茵陈蒿嫩,能吃能入药;四月长老成蒿,用处差。 茵陈蒿能清肝胆湿热,对黄疸管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个外用方:60~100 克茵陈蒿、15~30 克大黄、15~30 克栀子熬药液,晾温给宝宝洗澡,一天 2~3 次,能退黄疸还不用吃药。 四、墨旱莲能滋阴乌发 常腰酸、头晕、早生白发,可能是肝肾阴虚,能用墨旱莲。它能滋补肾阴、乌发、促毛囊生长,内服比外用效果好。 常见用法是 “二至丸”,就墨旱莲和女贞子,能补肝肾、滋阴补血,手脚心热、盗汗能吃。女贞子纯补阴,墨旱莲还能清虚热,阴虚带热用更合适。 夏天农民在水田干活,腿容易长皮炎,提前外敷墨旱莲能预防,有点痒红也能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