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栏目推出《中医巧解现代病4》专题内容, 早上急着赶地铁没吃早餐,中午随便点份外卖,晚上瘫在沙发上刷手机到半夜 —— 你是不是也过着这样的日子?可慢慢就发现,嘴里总长口疮、吃完饭后胃里胀得难受,连体重都悄悄涨了不少。其实这些毛病,根源可能都在 “脾胃” 上!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张景明教授,就从中医角度拆解了这些常见问题,还教大家怎么通过改习惯、用食疗调理,把脾胃养回来。 一、反复口疮:别一疼就吃 “去火片”,先看看是 “实火” 还是 “虚火” 谁没长过口疮啊?吃饭疼、说话疼,连喝口水都难受。更烦人的是,这毛病还特容易反复 —— 数据显示,每 4 个人里就有 1 个经常长口疮,一半人不到三个月就会复发一次,简直太影响生活了。 张教授说,中医里讲 “口疮跟脾有关系”。咱们的脾就像身体里的 “营养搬运工”,要是它工作出了错,体内的 “病邪” 就会顺着经脉跑到口腔里,口疮自然就冒出来了。但口疮也分两种类型,要是没搞清楚就瞎用药,反而会越治越糟。 1. 先分清:你的口疮是 “实火” 还是 “虚火”? 实火口疮:疼得厉害,但好得快 这种口疮一看就 “火气大”—— 创面是红通通的,疼起来能让你吃饭时直皱眉,但一般一周左右就能好。而且长这种口疮时,多半还会口干舌燥,嘴里有异味,好几天没大便,这都是体内 “上火” 的信号。比如前几天吃了顿火锅、熬夜赶了个方案,第二天嘴里就长疮,大概率就是实火。 虚火口疮:不怎么疼,但总复发 跟实火相反,这种口疮颜色偏淡白,甚至是苍白色,疼得不厉害,可就是好不了 —— 短则一周,长则能拖好几个月。要是你长的是这种口疮,平时还会觉得肚子怕冷,吃点凉的就不舒服,胃口也不好,吃完腹胀,偶尔还会拉肚子,那就要注意了:这不是 “上火”,而是 “脾胃虚寒” 导致的。 2. 为啥现代人总爱长口疮?多半是这两个习惯害的 总喝冰饮、吃凉食:夏天抱着冰奶茶不放,冬天也爱吃冰淇淋,这些寒凉的东西会直接 “冻坏” 脾胃的阳气,时间长了脾胃就变虚寒,虚火口疮自然找上门。 作息饮食全乱套:熬夜到凌晨,早餐不吃、午餐凑活、晚餐暴饮暴食,脾胃跟着连轴转,负担越来越重,功能慢慢就失调了,口疮可不就反复长嘛。 3. 虚火口疮别乱吃药!试试这款温阳茶 要是你长的是虚火口疮,可别再吃牛黄解毒片这类 “去火” 药了 —— 它们都是寒凉的,会把脾胃虚寒搞得更严重。张教授推荐了一款代茶饮,温和又管用,材料在药店就能买到: 材料:西洋参 3 克(差不多两三片)、陈皮 10 克(大概一小撮)、干姜 1 片(像硬币那么大就行) 为啥管用:干姜是温性的,能帮脾胃 “驱寒”,把受损的阳气补回来;陈皮能理气,让脾胃里的 “气” 顺畅起来,消化也会变好;西洋参既能补气,又能中和干姜的热性,免得喝了上火。每天煮水喝,坚持几天,虚火口疮就能慢慢好转。 二、胃胀反酸:不是胃 “娇气”,是你没让它好好工作 “吃完饭后胃里胀得跟塞了个气球似的,有时候还反酸水,烧得食道都疼”—— 不少人都有过这种经历吧?数据显示,每 10 个人里就有 1 个经常胃胀反酸,尤其是上班族,更是高发人群。 张教授解释,中医里胃和脾是 “搭档”:胃负责 “装食物” 和 “初步消化”,就像家里的 “厨房”;脾负责把消化好的营养 “运到全身”,像 “快递员”。正常情况下,胃会把食物往下 “送”,脾会把营养往上 “运”,一升一降配合得特别好。可要是这个节奏被打乱了,胃里的气往上跑,就会反酸;食物积在胃里消化不了,就会胃胀。 1. 你这些习惯,正在 “折腾” 你的脾胃 吃饭时间全看心情:早上赶时间不吃,中午随便啃个面包,晚上加班完了吃顿大餐,脾胃不知道啥时候该工作、啥时候该休息,慢慢就 “罢工” 了。 压力大、熬夜多:天天盯着电脑赶方案,晚上还刷手机到半夜,不仅会耗伤脾胃的 “气血”,还会让肝气变 “郁”—— 中医里讲 “肝气会影响脾胃”,肝气不畅,脾胃消化也会跟着出问题。 吃饭太 “急” 或太 “多”:狼吞虎咽没嚼几下就咽下去,胃要花更多力气消化;或者一顿吃撑,把胃撑得太大,时间长了胃的 “动力” 就会变弱,胃胀反酸自然就来了。 2. 想不胃胀反酸?先做到 “定时吃饭”,再喝这款粥 先改个小习惯:三餐定时,七八分饱 不管多忙,早餐一定要吃,哪怕是一个鸡蛋、一杯粥;午餐和晚餐按时吃,别等饿到胃疼才吃饭,也别吃到撑得站不起来 —— 每餐吃到七八分饱,胃才舒服。吃饭时慢一点,多嚼几下,也能减轻胃的负担。 试试 “健脾二米粥”:温和养胃,还不难做 张教授推荐了一款药膳粥,材料都是家常的,煮起来也简单,每天喝一碗,胃胀反酸能慢慢缓解: 材料:白扁豆 30 克(大概小半碗)、小米 50 克、薏苡仁 30 克、大米适量(根据自己的食量加)、陈皮一小块、山药半根(去皮切块) 为啥管用:小米和大米是 “养胃神器”,煮成粥温和不刺激;陈皮能理气,帮胃 “排气”,缓解腹胀;白扁豆和薏苡仁能帮脾胃 “祛湿”,避免湿气积在体内;山药更厉害,既能养肺,又能健脾,还能补肾,全方位帮脾胃恢复功能。把这些材料一起放进锅里煮成粥,每天早上喝一碗,坚持一段时间,脾胃会越来越舒服。 三、胖得快、减不掉?可能是脾 “运不动” 了 “我也没吃多少啊,怎么体重一直涨?”“明明节食了,可还是瘦不下来”—— 很多人减肥没效果,都以为是 “吃多了、动少了”,但张教授说,从中医角度看,肥胖的根源可能是脾 “运不动” 了。 脾的主要工作是 “运化水湿” 和 “运化营养”:吃进去的食物,脾会把有用的营养运到全身,把多余的水分排出去。可要是脾的功能变弱了,营养没法正常运输,多余的水分也排不出去,就会变成 “痰湿”—— 这些痰湿堆在身体里,就会让人变胖,而且这种胖还特别难减。 1. 为啥现代人容易 “脾弱发胖”?这两个原因很常见 不爱动,总坐着:天天坐在办公室,回家就瘫在沙发上,身体里的 “阳气” 会慢慢减少 —— 阳气是脾 “工作” 的 “动力”,阳气不足,脾就没力气运化,痰湿越堆越多,体重自然就涨了。 想太多,压力大:“今天的方案没通过怎么办?”“孩子学习不好怎么办?”—— 长期想太多、焦虑,会直接 “伤脾”,让脾的运化功能变弱;同时还会 “伤肝”,肝气变郁了,也会影响脾的工作,双重打击下,想不胖都难。 2. 想健康减重?先 “动起来”,再喝这款茶 每天动一动:激发阳气,帮脾 “干活” 不用去健身房练高强度运动,简单的散步、慢跑就行 —— 每天晚上饭后散 30 分钟步,或者早上起来慢跑 20 分钟,也可以练八段锦(尤其是 “调理脾胃须单举” 这个动作),都能激发身体里的阳气,帮脾恢复运化功能,痰湿慢慢就少了,体重也会跟着降。 保持好心情:别让 “忧思” 伤了脾 平时别想太多,工作累了就歇一歇,跟朋友聊聊天、听听歌,或者培养个爱好,比如养花、练字,让心情放松下来 —— 心情好了,肝气顺畅,脾也能好好工作。 试试 “疏肝健脾茶”:帮脾运化,减少痰湿 要是觉得自己脾弱、痰湿重,可以试试这款代茶饮:陈皮 5-10 克、白术 10 克、柴胡 5 克,煮水喝就行。陈皮能帮脾 “祛湿”,白术能补脾气,让脾更有力量运化;柴胡能疏肝理气,避免肝气影响脾。每天喝一杯,既能调理脾胃,又能疏肝,坚持下来,不仅体重会降,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会变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