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老年聋能防也能治》文字笔记。 2025年3月3日,我们将迎来第26个全国爱耳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受到听力损失的影响。这意味着,每3个老年人中,可能就有1个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年聋。听力下降虽然是衰老的常见表现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被动接受。关于耳背,我们存在哪些误区?又有哪些最新科技可以提供帮助? 实际上,老年聋不仅仅是听不见,更重要的是听不懂。在节目现场,播放了一段模拟老年聋患者听到的谈话声音的音频,生动展示了他们的听觉困境。专家总结了老年聋的几种常见表现:爱打岔、回答敷衍、爱打断话题、说话声音越来越大、看电视时音量偏大。无论出现哪种表现,都建议大家尽早前往耳科诊室,检查听力下降的原因,避免因听力下降导致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也随之降低。那么,耳科的基本检查是如何进行的呢? 如何保护听力呢?一方面,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延缓听力受损的速度;另一方面,也有办法提高听力水平,防止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持续下降。耳聋分为不同级别,对应着不同的应对方法。尤其是轻度耳聋患者,或者尚未出现耳聋的老年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关注老年听力健康:全国爱耳日提醒我们关注老年人的听力问题。 听力下降的误区:老年聋不仅仅是听不见,更重要的是听不懂。 常见表现:爱打岔、回答敷衍、爱打断话题、说话声音越来越大、看电视时音量偏大。 科学应对:尽早检查听力,采取延缓听力受损和提高听力水平的措施。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及时的干预,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老年听力下降问题,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专家出诊信息】李永新——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崇文门院区); 视频链接:https://item.btime.com/20gbnimj62bkhbje6mdmase8hq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