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是原发心肌损害、心脏压力负荷和(或)容量负荷过度、心脏舒张充盈受限。常见诱因是感染、体力活动过度和情绪激动、妊娠和分娩、输液过多和(或)过快、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它的诊断检查包括以下几部分: 1、临床诊断依据 (1)安静时心率增快,婴儿>160次/分,幼儿>140次/分,儿童>120次/分,不能用发热解释。 (2)呼吸急促,婴儿>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 (3)心音明显低钝,或出现奔马律。 (4)肝大,婴幼儿≥3cm,儿童>1cm,进行性肝肿大或伴触痛。 (5)突然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灰,多汗,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 (6)尿少,下肢水肿,已除外营养不良、肾炎、维生素B1缺乏等原因所造成。 上述前四项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2、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心影呈普遍性增大,搏动减弱,肺纹理增多,可有肺淤血,少量胸腔积液。根据各心腔大小及肺血情况可协助病因诊断。胸腔积液常发生在右侧胸腔,但这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胸腔积液也常常出现在双侧胸腔。有些患者,尤其是经积极利尿治疗或胸腔积液存在时间较长的患者,其胸腔积液可能会表现为渗出液的特点。 (2)心电图:可显示房室肥厚及心律失常,有助于病因诊断及指导洋地黄的应用。 (3)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和心房腔扩大,M型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室收缩时间间期延长,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心室短轴缩短率等均降低,有助于评价心室功能及病因诊断。 (4)心脏超声检查显示为左室射血分数下降或舒张功能不全,BNP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