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糖尿病肾脏病都会影响到肾脏的什么部分,如何检查? 可以影响到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血管。 肾小球功能的检查指标: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通常通过血肌酐数值、年龄、性别进行估算) 肾小管功能的检查指标:尿α1-MG 、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等 肾脏形态评估:超声多普勒评估大小、梗阻、结石等 肾血管: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评估 9.尿白蛋白肌酐比大于300(mg/g),问题严重吗? 要结合代表肾小球功能的指标肾小球滤过率来看。 如果肾功能正常或升高,目前的阶段属于高危险阶段;如果肾功能有轻到中度降低,就属于极高危险阶段了。 这种危险分期,是用来评估肾脏病变未来进展危险性的,共分成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四个阶段,级别越高,恶化进展的速度会越快,越需要积极干预。 10.蛋白尿一定是得了什么病吗? 不一定。 尿白蛋白排泄受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影响,如24 h 内的剧烈运动、长时间站立、感染(尤其是泌尿系统感染)、发热、慢性心力衰竭、血糖过高、血压过高、血脂过高等。 以3 ~ 6个月内的2 ~3 次ACR 结果作为诊断参照。 非病理性的蛋白尿一般是暂时性的,如果发生在剧烈运动后或发热过程中,过度寒冷、高温作业、精神紧张等交感神经高度兴奋等状态,原因去除后,蛋白尿即可消失。 化验夜间卧床后晨起前的尿液,有助于排除体位的影响。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蛋白尿,在运动停止后0.5h内尿蛋白量最高。 尿中混入月经血、白带、精液或前列腺液,检查可呈阳性 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易误认为蛋白尿 11.如何从尿里的加减号判断蛋白尿的程度? 下面一些数据可以用来作参照,但目前更多24小时尿精确定量计算。 (±):表示尿蛋白在0.1g~0.2g/L; (+):表示尿蛋白在0.2g~1.0g/L; (++):表示尿蛋白在1.0g~2.0g/L; (+++):表示尿蛋白在2.0g~4.0g/L; (++++):表示尿蛋白在>4.0g/L。 12.一定要用清晨的首次尿做化验吗? 任意时点的尿标本都可以用来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但清晨首次尿标本最佳。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尽量在空腹的情况下采集清晨首次尿标本测定。 清晨首次尿不仅排除了体位性白蛋白尿或蛋白尿这一可能混杂因素的影响,还能更好地预测DKD 的肾脏终点事件。 如果没有条件,其他任意时点的尿标本也可以,但应尽量在一天的同一时段,并避免在2小时 内进食。 13.早期筛查一次尿ACR就可以了吗? 不是。 因为有干扰因素及生理波动的影响,最好在3~6个月内重复检查2~3次来确定诊断。 14.进行肾小球功能筛查的频率怎样? 肾小球功能检查的指标包括尿ACR和血肌酐值。 1 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病程>5 年,在初次检查后,需要每年定期筛查,如果检查发现有问题,需要每2-3个月复查; 12岁以上的1型,如果病程>2年,就需要进行筛查,在初次检查后,需要每年定期筛查,如果检查发现有问题,需要每2-3个月复查 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后就需要检查,此后每年复查,如果检查发现问题,需要每2-3个月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