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健康之路 查看内容

《健康之路》徐建龙,慢性肾病,肾精不足,补肾利水方,补肾泻浊方,补肾固精方

2025-9-1 11:31|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42| 评论: 0

2025年9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栏目推出《治疗肾病先要补》专题内容,提到慢性肾病的调理,很多人会想到西医的对症治疗,却忽略了中医在这一领域的独特价值。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徐建龙主任医师表示,中医对付慢性肾病,不只是缓解表面症状,更注重从根本上调理 —— 通过 “补肾精、固根本” 的核心思路,用经典药方、辨证改方和日常食疗,帮患者改善水肿、尿蛋白多、血肌酐高这些麻烦问题,把肾脏养护落到实处。

一、西医看 “功能”,中医看 “肾精”:两种视角下的慢性肾病

要想用好中医调理,得先明白中西医对肾脏的不同理解。这两种视角各有侧重,却能相互补充,帮我们更全面认识慢性肾病。

(一)西医眼里,肾脏是 “人体过滤器”

在西医看来,肾脏就像一个精密的 “代谢调节站”,干着好几件关键活儿:

帮身体 “排毒”:过滤血液里的尿素、肌酐等废物,通过尿液排出去;

维持 “内稳定”:调节钠、钾、钙等电解质平衡,还有身体的酸碱平衡,不让代谢乱套;

护骨骼:分泌活性维生素 D,促进钙吸收,预防骨头变脆;

助造血: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造红细胞,避免肾病引发的贫血。

(二)中医眼里,肾精是 “肾脏的底气”

中医说的 “肾”,和西医解剖学里的肾脏不是一回事,它更像一个掌管全身机能的 “先天之本”,而 “肾精” 就是这个 “根本” 的核心。徐建龙主任医师解释,中医常说 “肾藏精”,肾精够不够,直接决定肾脏能不能正常干活 —— 比如调节水液代谢(主水)、推动津液循环(主气化)、支持生殖发育,这些功能都靠肾精撑着。

要是因为年纪大、累着了、长期生病等原因,导致肾精不足,肾脏的 “力气” 就会变差:水液排不出去就会水肿,精气守不住就会出现尿蛋白,毒素排不净就可能让血肌酐升高,慢慢就发展成慢性肾病了。

想知道自己肾精够不够?可以看看有没有这些信号:头发白得快、记性变差、掉头发厉害、耳朵听不清、腰和膝盖总觉得酸沉、容易累、晚上老起夜、牙齿松动,这些都可能是肾精不足的表现。

二、参芪地黄汤:中医补肾精的 “经典方”

说到中医补肾精、调肾病的方子,参芪地黄汤绝对是 “老熟人”。这个方子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人参和黄芪两味补气药,既能补精,又能补气,药材搭配很有讲究,每一味都有自己的作用:

熟地:是方子的 “主力”(君药),主要作用就是填补肾精,给肾脏 “补底气”;

山萸肉:帮着补肝肾,还能把精气 “收住”,不让肾精白白流失;

山药:不偏科,既能补肝,又能健脾,还能益肾,把脾肝肾都照顾到;

丹皮:清泻肝火,避免补精的时候 “上火”,让方子补而不燥;

泽泻:能利水渗湿,帮身体排多余的水,缓解水肿;

茯苓:一边健脾,一边利水,既补脾胃,又助水液代谢;

人参:大补元气,给身体 “加动力”,让肾精能更好地生成和发挥作用;

黄芪:既能补气,又能利水,和人参搭配,补气效果更强,还能帮着消水肿。

三、对症改方:水肿、高肌酐、尿蛋白,各有解决办法

每个人的肾病症状不一样,不能都用同一个方子。徐建龙主任医师说,参芪地黄汤可以根据具体症状调整,让调理更精准:

(一)水肿厉害?加两味 “利水药”

要是水肿明显,光靠基础方不够,就用 “补肾利水方”—— 在参芪地黄汤里加益母草(10-15 克)和车前子(15-30 克)。益母草能活血通络,帮水液更好地循环;车前子能清热利尿,快速缓解水肿。整体方子用量参考(需结合个人情况):15~30 克、10~15 克、15~30 克、6~10 克、15~30 克、10~15 克、30 克、6~10 克。

(二)血肌酐高?加两味 “清浊药”

血肌酐高,说明身体里的毒素排不出去,这时候用 “补肾泻浊方”—— 在参芪地黄汤里加黄连(3-6 克)和大黄(3-6 克)。黄连能清化身体里的湿热,减少毒素生成;大黄能泻浊通便,让毒素通过大便排出去(大黄剂量要根据体质调整,不能随便加)。整体方子用量参考(需结合个人情况):15~30 克、10~15 克、15~30 克、6~10 克、3~6 克、3~6 克、10~15 克、30 克、6~10 克、15~30 克。

(三)尿蛋白多?加两味 “固精药”

尿蛋白多,是因为肾脏 “守不住” 精气,这时候用 “补肾固精方”—— 在参芪地黄汤里加芡实(15-30 克)和金樱子(15-30 克)。这两味药都能补肾涩精,帮肾脏把精气 “收牢”,减少蛋白质从尿液里流失。整体方子用量参考(需结合个人情况):15~30 克、10~15 克、15~30 克、6~10 克、15~30 克、15~30 克、10~15 克、30 克、6~10 克、15~30 克。

四、日常养护:药膳和代茶饮,帮你巩固效果

除了吃药,日常饮食也能帮着调理肾病。徐建龙主任医师推荐了两款简单易做的药膳和代茶饮,适合在家尝试:

(一)黄芪鲤鱼汤:喝出好水液代谢

这款汤专门针对水肿,还能补肾精、补气,做法也不复杂:

用什么:黄芪 20~30 克(补气利水)、茯苓 20~30 克(健脾利水)、山药 10~15 克(补脾肾)、陈皮 10~15 克(行气助水)、鲫鱼 1 条(利水消肿);

注意啥:做的时候一定不能放盐,不然会加重水肿;

怎么喝:建议一周喝两次,坚持下来能帮着改善水肿,养护肾脏。

(二)补肾固精茶:尿蛋白正常后,用它巩固

要是尿蛋白指标已经正常,想预防复发,可以喝这款代茶饮:

用什么:黄芪 15 克(补气)、黄精 10 克(补肾精)、芡实 15 克(补肾涩精)、玉米须 15 克(利水);

有啥用:既能补精气,又能收涩固肾,还能帮着排多余水分,适合作为恢复期的日常养护;

怎么喝:把这些药材洗干净,用开水冲泡,像喝茶一样喝,一天泡 1 剂,味道淡了就换新的。

最后,徐建龙主任医师提醒,慢性肾病调理是个长期活儿,中医方案一定要根据个人体质、病情阶段调整,千万别自己抓药、改剂量。平时还要注意别累着、少吃盐,中西医结合,才能更好地保护肾脏,延缓病情发展。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9-1 15:43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