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术 生姜——老中医总结——主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治水肿兼表证,小便不利。 2、藁本 苍术——老中医总结——主治风寒湿邪,风湿痹症,肢体疼痛 3、蔓荆子 藁本——老中医总结——主疏风止痛,治头痛。 4、香薷-----配藿香——老中医总结——主发汗解表,化湿解暑,治夏季贪凉所致发热恶寒无汗等。 5、苍耳子----配羌活——老中医总结——主祛风湿,治风湿痹症,四肢拘挛。 6、蔓荆子 防风——老中医总结——主疏散风热,治感冒及风热头痛。 7、甘草 黄连——老中医总结——主解表清热,燥湿止泻,治湿热之证,肠炎泄泻。8、厚朴 枳实——老中医总结——主攻积导滞,泻火行瘀,治热甚便秘,口干腹胀。9、附片 干姜——老中医总结——主治结肠炎,尿毒症,阴寒发黄。 10、白芨 甘草——老中医总结——主凉血止血,治上消化道出血。 11、玄参 木则——老中医总结——主滋阴降火,治咽喉红肿疼痛。 12、石斛 麦冬——老中医总结——主清热生津,治热病津伤所致口干口渴。 13、生首乌 莱菔子——老中医总结——主去腐润肠通便,治气滞便秘腹胀。 14、生地 地肤子——主清热燥湿,泻火,治周身皮肤瘙痒,疥疮顽癣。 15、荆芥-----配薄荷 防风——主祛风解表 止血,治头痛身痛,目赤咽痛。 16、射干 桔梗——主治风热咳嗽失音。 17、香附 当归——主疏肝解郁,调经,治肝气郁结,月经不调,痛经。 18、槟榔 大黄—主杀虫攻积,治蛔虫,绦虫。 19、大贝 玄参——主清肝火,散郁结,治痰火结聚所致的瘰疬,痰核。 20、连翘 甘草——主清热解毒,治温病初起,外感风热感冒。 21、薏米 附子——主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治肠痈有脓。 22、羌活-----配独活 灵仙 ——主祛风湿,治周身风湿疼痛者。 23、附子 干姜——主温中祛寒,利湿退黄,治肤色晦暗,寒湿黄疸证。 24、桂枝 白术——主利水渗湿,治水湿困脾所致心悸眩晕,形寒肢冷,四肢沉重浮肿。 25、决明子 菊花——主清肝明目,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 26、小茴香 椒目——主行气通便,治下焦虚寒,小便不利。 27、吴茱萸----配干姜 木香——主治胃脘冷痛。 28、高良姜 荜拨——主温中散寒,治胃寒腹痛,吐泻。 29、香附子 附子——主温阳散寒止痛,治虚寒腹痛,口淡,胃痉挛,妇女虚寒性痛经。 30、磁石-----配熟地 五味子——主镇静安神,治肾不纳气所致虚喘。 31、龟板 鳖甲——主治平肝潜阳,虚风内动之证。 32、苦参 夜交藤——主清热利湿,养心安神,治湿热扰心之失眠。 33、钩藤-----配夏枯草 黄芩——主肝阳上亢所致头晕头痛。 34、全蝎 天麻——主疏散风热,治抽搐。 35、青皮-----配小茴 川楝——主疏肝破气,治肝气瘀滞所致疝气。 36、青皮 小茴——主顺气止痛,治寒疝腹痛。 37、山楂----配晒白 黄芪——主益气活血,消脂祛瘀,治胸痹心痛,高血压,高血脂。 38、蓝根 玄参——主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 39、鸡内金 甘草——主治慢性胃炎。 40、黄连-----配栀子 连翘——主清热泻火解毒,治热毒火甚,心火。 41、白鲜皮 地肤子——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治湿热下注所致皮肤瘙痒。 42、小麦 麦冬——主滋阴清热,养心除烦,治虚热,烦渴盗汗,干咳之肺结核证。 43、金钱草 车前草—主清热利湿,利胆消炎,治急性黄疸肝炎。 44、杏仁 远志——主宁心安神,治心悸,失眠。 45、大腹皮 瓜蒌皮—主利水消肿,治腹水 46、薏仁米-----配防己 白术——主利水渗湿除痹,治湿滞筋脉引起的痹症疼痛,拘挛。 47、白茅根 马齿苋——主清热凉血通淋,治热淋小便短数,涩色黄赤,大便秘结。 48、荆芥 防风——主祛风通络祛湿,治外感风邪,肢节疼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