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生长能力及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以外部位者,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内膜在子宫肌层内生长,且局限于子宫者,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又称子宫肌腺病;内膜侵犯子宫肌层以外的组织,称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以卵巢最为常见,此外子宫骶骨韧带、子宫下段后壁浆膜层以及子宫直肠陷凹、乙状结肠的盆腔腹膜、阴道直肠隔等处也较为常见,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妇女,近来发病率明显增高。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远处转移和种植能力。对于其发病原因,目前有多种学说。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屑随经血逆流,经输卵管进入腹腔,种植于卵巢表面或盆腔其他部位。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卵巢生发上皮、盆腔腹膜、直肠阴道隔等都是由具有高度化生潜能的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均具有潜在能力化生成为子宫内膜样组织。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子宫内膜碎屑通过淋巴或静脉播散种植,可造成远隔器官的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如肺、胸膜病灶等。 内膜异位症状 1、痛经与疼痛,主要表现为继发性与渐进性痛经。疼痛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散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部。常于经前1~2周开始,经期第1天反应最强烈,持续至经后逐渐消退,但随月经周期而呈进行性加重,且疼痛程度与病灶大小不成正比。 2、月经失调,以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为主,可能与内膜增生或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3、不孕,多数内膜异位患者输卵管并无阻塞,可因输卵管与其周围组织有粘连,而致蠕动受限;少数患者输卵管壁呈结节状增厚、管腔可能被阻塞;子宫位置后倾固定、卵巢功能失调等原因,约74%以上患有不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