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肠癌会遗传吗? 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大肠癌与遗传相关的证据越来越多。人们发现在一些人群及家庭中,存在着所谓的癌家庭或大肠癌的家族聚集性。随着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逐渐证实在这些家庭成员中存在有一种癌倾向性-抑癌基因杂合性的丢失。 这种现象使得这些特定人群的机体细胞要比其他人更加容易在致癌因素和促癌因素的多重作用下发生癌变。尽管对遗传基因的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更多的研究表明大肠癌是一种多原因、多阶段和多次突变所致的多因子疾病,绝不仅仅是某单一内在因素(如遗传基因缺陷等)或单一外在因素(如致癌环境等)单独引起,而是多种因素交替、交互作用的结果。应当说遗传因素与致癌因素、促癌因素的多重作用才最终形成了癌变。 二、大肠癌遗传基因相关报道 韩发现遏制大肠癌发病遗传基因 ,人体内有一种能遏制大肠癌发病的特定遗传基因,它的缺失有可能引发大肠癌。 三、诱发大肠癌的因素 1、环境因素 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 2、遗传因素 国内外均有"大肠癌家庭性"的报道,大肠癌患者血亲中死于本病者比一般人明显增高。有些大肠腺瘤,如多发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大肠癌的可能。最近有学者对肿瘤抑制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大肠癌的易感性与发病机制均与遗传因素有关。 3、大肠腺瘤 根据各地的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颇为一致。有人统计,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 4、慢性大肠炎症 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系,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溃疡性结肠炎,约有3%~5%癌变。 大肠癌的家族聚集倾向,可能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有关,用单一的遗传因素或者环境因素都不能圆满地解释大肠癌在家族中的聚焦倾向。但对在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的人群,定期进行肠道疾病相关检查是必要和稳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