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根据病因将痛经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分别进行辩证施治。 一、气滞血瘀 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阵痛拒按,或伴有胸胁乳房作胀,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经色紫黯,夹有血块,舌紫黯或有瘀点。对此应选用具有舒肝理气、化瘀止痛作用的中成药,如”得生丹”,每次1—2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妇女调经丸”,每次9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二、阳虚内寒 寒凝胞中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舒,经色淡量少,伴有腰痉腿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舌苔白。对此应选用具有温经散寒,养血止痛作用的药如”益坤丸”,每次一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女金丹”每次一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艾附暖宫丸”,每次1—2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三、气血虚弱经期小腹绵绵作痛 或经过小腹痛,喜揉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伴有神疲乏力,面色痿黄,食欲不佳,大便溏泻等。对此应选用具有益气补血止痛作用的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每次一丸,日服2次;”八宝坤顺丹”,每次一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四、肝肾虚损 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痉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舌苔薄白或薄黄。对此应选用具有益肾养肝止痛作用的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一丸,”加味消遥丸”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