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很高,是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对于这种疾病要注意及时发现,而有些病变容易和直肠癌混淆,导致误诊。其中痔疮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容易与直肠癌混淆的疾病。 误诊率高的主因:没有进行肛门指诊、直肠镜检查 误诊率高达60%~80%,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特别是肛门指诊和直肠镜检查。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据有两个: 1、排便习惯及性质改变。 2、直肠指检、直肠镜检查,发现直肠内质硬不规则之包块,取组织深入病检便可证实。 其实,直肠癌的诊断并不困难,约75%以上的患者仅通过简单的直肠指诊就能发现病灶。许多早期便血患者,通常以为是小小痔疮,未引起足够重视。 直肠癌还有哪些检查方法? 1、超声显象检查 直肠内超声显象检查是以探测直肠癌外侵和肿瘤对直肠壁的浸润程度为目的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于1983年起开始应用于临床。直肠内超声显象检查能正确地诊断出肿瘤所侵犯的部位及大小。 2、磁共振检查 有研究者称对直肠癌的外侵,磁共振检查(MRI)较CT更有意义。但目前磁共振还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完善,对磁共振所提供的图象认识也需进一步深化,同时与腔内超声显象相比,磁共振检查费用昂贵也是其广泛应用的障碍。 3、CT诊断 CT不能作为早期诊断的方法,但CT对结肠癌的分期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估计不能直接手术,而在应用外放射或局部腔内放疗后有可能被手术切除的病人更有价值。CT对晚期直肠癌和复发性直肠癌的手术估计有较大意义,可以直接观察到肿瘤侵犯骨盆肌肉(提肛肌、闭孔内肌、尾骨肌、梨状肌、臀肌)膀胱和前列腺。 手术后3个月时可作盆腔CT检查,作为基础片,以便于随访时对照用。手术后2~3年内应每隔6~8个月作一次CT检查,或当CEA升高时复查CT。此外,CT对复发性直肠癌应用放疗可提供正确的定位,并确定适当的靶体积。 4、内镜检查 凡有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经直肠指检无异常发现者,应常规进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能在直视下观察病灶情况,并能取活检作病理学诊断。 纤维结肠镜检查就目前而言是对大肠内病变诊断最有效、最安全、最可靠的检查方法,绝大部分早期大肠癌可由内镜检查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