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中医学博大精深,在中医的眼中,对于各种疾病的分类,都会对照病人的身体部位的状况,然后根据它所引起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也是如此,那么,中医学里的内异症有什么分型?下面大家就跟随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祖国传统中医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共分四型: 1、肝郁气滞型: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月经血量或多或少,血色红暗有块,胀甚于疼痛,时痛时止,心烦意乱,口渴夜寐不安,舌质暗红。 2、气滞血瘀型:经前或经期,腹痛,疼甚于胀,小腹胀痛,拒按,血量少,经血不畅,血多痛轻,有血块,舌质黑暗。 3、寒凝血瘀型:经前经期,小腹冷痛,绞痛,喜温不喜按,得热疼减,经期便溏,形寒肢冷,痛甚呕瑟,重者面色苍白汗出四肢厥逆,常有明显冷饮及受寒史,舌质暗。 4、气血亏虚型:经期小腹隐隐作痛,绵绵不休,痛而兼坠,喜按,按之痛减,伴全身乏力,心跳气短,少气懒言,面色恍白,食欲不振。 也许我们在上网时,会看到子宫内膜异位的相关信息,但是我们都只是一眼带过,不甚在意。但是,您知道吗?其实,子宫内膜异位症带给女性的危害是很严重的,严重时将会造成女性不孕症,那么,子宫内膜异位的症状表现是什么?下面专家来详细的介绍。 1。不孕:约有50%左右患者伴有不孕,在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中,约30%-40%患有子宫内膜异位,常因病变造成盆腔肿块等因素引起。 2。痛经:临床特征为渐进性痛经,多为继发性,有的痛经较重难忍,需要卧床休息或用药止痛,疼痛常随着月经周期而加重,月经结束而消失。 3。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直肠、肛门、外阴部坠胀、坠痛、里急后重感和大便次数增多。 4。月经不调:患者常有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等现象,说明患者有卵巢功能障碍表现。 5。性交痛:当存在于阴道穹窿部异位子宫内膜结节、直肠凹陷结节或粘连,或卵巢粘连在盆底时,均可产生性交痛。 6。周期性膀胱刺激症状:当病变累及膀胱腹膜反褶或侵犯膀胱肌层时,会同时出现经期尿急、尿频等症状。若病变侵犯膀胱黏膜(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则有周期性血尿和疼痛。 7。经期或行经前后的急腹症:一般为卵巢子宫内膜囊肿,有穿破的特点,多数患者因卵巢囊肿扭转或宫外孕而急诊手术。 8。周期性下腹不适:本症状的出现率高于痛经,无痛经的内异症患者常存在于本症状。出现于轻症患者,或某些病变虽较重但由于痛阈的个性差异或其他原因的患者。 9。腹壁疤痕及脐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出现周期性局部肿块及疼痛。 10。在子宫直肠窝、子宫骶韧带或宫颈后壁常可触及1-2个或更多硬性小结节,如绿豆或黄豆大小,多有明显的触痛,肛诊更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