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两性 性病 查看内容

二期梅毒长什么样

2017-4-11 00:53| 发布者: 安康养生视频| 查看: 1045| 评论: 0

二期梅毒系一期梅毒未治疗或治疗不规范,梅毒螺旋体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系统内大量繁殖播散而出现的症状。可侵犯皮肤、粘膜、骨、内脏、心血管及神经系统。常见有流感样全身症状及全身淋巴结肿大,继之出现以皮肤粘膜疹为主的临床表现。骨、内脏、眼及神经系统症状较轻或少见。

皮肤损害为二期梅毒的主要损害。其形态多种多样,可有斑疹、斑丘疹、脓疱疹(少见)等而类似很多皮肤病,但也可有以下一些特点,具有共同性而有助于临床诊断:即皮损广泛对称,疏散而不融合,发展和消退均缓慢;客观症状明显而主观症状轻微;皮疹常呈铜红色、褐红色,好发于掌跖;常伴有粘膜、毛发、骨损害,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1)斑疹性梅毒疹(梅毒性攻瑰疹)

为最早出现的二期梅毒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2cm,散在不相融合,颜色为淡红到褐红色。皮疹发生于躯干两侧、肩、臂部和四肢内侧,掌跖部者呈暗红色鳞屑斑,具有特征性。自觉症状轻微,不痛不痒。一般数日、数周后自行消退而不留痕迹。

2)丘疹性梅毒疹

通常较斑疹出现稍晚。常见者为豆形丘疹梅毒疹,常轻度高起,直径约2-5mm或更大,呈生肉色或铜红色,触之有深而坚实的浸润,表面光滑或被覆有粘连性鳞屑。皮疹常分布于颜面、躯干、四肢屈侧,特别是掌跖部呈现暗黄红色斑,触之有深在性浸润,具有特征性。

3)脓疱性梅毒疹

较罕见,多见于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低的患者,脓疱通常发生于红色润浸基底上,消退缓慢,形成小而表浅的溃疡,表面被覆痂皮,严重者呈深在性溃疡,称脓疱性梅毒疹。有时溃疡表面痂皮厚积类似蛎壳,称蛎状梅毒疹。皮疹常广泛分布全身,颜面特别是前额、指趾四周、掌跖常被累及。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5-3 18:37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