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皎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终身性疾病!据资料统计,中国有1.1亿糖尿病患者!另外,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全球报告》显示,在中国有60%的患者不知已经患有糖尿病。真是要多提防糖尿病! 其实,用一把尺子,一个秤,就能做好糖尿病的前期预防检查,依然可以轻松应对糖尿病! 据母亲的BMI测后代患糖病概率 1、体重指数(BMI)是指“体重/身高的平方”,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的一项研究显示,与家族遗传病史相比,母亲的身高体重指数更有助于预测后代罹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超重母亲的宝宝患病风险更大。 这项筛查简单方便,一个秤就可以解决。 如果一个母亲在孕期的体重指数过高,就有可能造成孩子超重或巨大儿的出生,进而增加孩子患糖尿病的风险。 这种方法可以早期识别处于高患病风险中的孩子,便于采取早期干预治疗。因为,母亲的身高体重指数较易获取,因此这种方法是大众可以采用的方法。 量腰围不如算腰高比 2、所谓“腰带越长寿命越短”就形象地说明了腹型肥胖的危害,但仅仅依靠腰围来评判糖尿病风险的效果有时也差强人意。 这项筛查简单方便,一个卷尺就可以解决。 现如今,腰围身高比可能是预测糖尿病的一种较精准的方法。对于40岁以下的人来说,腰高比不要超过0.5,才不易患糖尿病;对于40岁—50岁的人来说,则不应该超过0.5—0.6;对于50岁以上的人来说,最低的临界点始于0.6。 在第19届欧洲肥胖年会上,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就有一篇研究报告认为,一个30岁不吸烟的男性,如果腰围超过身高的一半,则期望寿命可能会减少达 14%。 测颈围也能早知糖病 3、曾有医生采用测颈围的方法来帮患者预测是否有患糖尿病的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这靠谱吗? 其实,这种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并不少见,因为其简单、易操作,所以很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这项筛查简单方便,一个卷尺就可以解决。 操作时可将皮尺水平放在颈后第七颈椎上缘和喉结下方进行测量。 男性颈围≥38厘米,女性≥35厘米,是确定超重的临界值;男性颈围≥39厘米,女性颈围≥35厘米,是确定代谢综合征的临界值。 定个眼科检查计划 4、观察眼底除了可以判断和估计全身毛细血管情况外,还能预测糖尿病。这是因为眼底视网膜血管是全身惟一肉眼可见的毛细血管,借助眼底镜或眼底照相机等设备,能清楚地观察毛细血管的病变情况。 眼底自身荧光就如同一个“光谱生物标志”,能够说明代谢是否紊乱。糖尿病患者眼底自身荧光水平的提高是细胞死亡和组织开始损坏的最早标志。 目前,美国就在使用特制的仪器捕捉眼睛的图像,以检测新陈代谢是否存在紊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