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健康资讯 查看内容

朱恒鹏:深度解析医保“总额预付”制

2016-9-8 14:39|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8020| 评论: 0|原作者: 朱恒鹏

一旦建立上述分级诊疗体制,可以同时实现三个目标:首先,极大地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问题,因为社区首诊可以满足患者绝大多数诊疗需求,极大地方便患者。其次,有效的分级诊疗体制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费用,降低医保资金压力。大部分医疗需求包括一些小手术能够在社区门诊机构解决完成,医疗费用自然低。前述北京地区的数据已经证明这一点,上海和深圳的调研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再次,能够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显著缓解医患矛盾。良好的就医环境、足够长的交流沟通时间和明显低于三甲医院的就医费用本身就会改善医患关系。更深层次的是,竞争性的社区门诊医生和签约居民形成的是长期关系,非常有助于双方形成良好关系。从医生角度,没有良好关系无法长期留住客户,从而得不到稳定的收入;对患者来说,没有良好关系无法确定一个稳定的、了解自己健康状况和健康史的家庭医生。此外,按人头付费模式给予了全科医生强烈的控费激励,包括通过做好预防和健康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激励;与此同时,社区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的自由选择权又要求他在控费和保证服务质量从而获得较高患者满意度之间实现最佳平衡。总之,只有通过以上改革,建立以医生独立执业诊所为主体的竞争性社区守门人制度,城乡居民“看病难”问题才能得以根本性解决;也才能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保障医保资金的合理利用,有效缓解城乡居民“看病贵”问题;也才能重建和谐有序的医患关系。

我们利用北京现有的数据可以说明,如果如上制度设计得当,财政和医保维持现有支出水平,根本不需要增加费用,社区全科医师年收入将超过30万元甚至超过50万元。如此高的透明化收入怎么可能吸引不到优秀的医生扎根社区长期做家庭医生?2012年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有执业医师8804位,获得直接财政投入35.6亿元,平均每执业医师财政投入40.44万元。此外,城职保和城居保门诊支出327.8亿元(新农合无法分离计算门诊支出)。若社区门诊机构能够完成80%的门诊量,获得60%的医保门诊支出,则社区机构可以获得197亿元的城职保和城居保支付,若再纳入新农合门诊支付,这一数字肯定超过200亿元,平均每位执业医师超过227万元。平均每位执业医师获得的财政直接投入加医保支付合起来达267万元。按照每个社区医生服务居民不超过1500人的发达国家标准,8804位社区医生能服务1320.6万人,超过北京市户籍人口1297万人,完全能满足需求。扣除诊所运营成本(包括其他医技人员工资支出),同时按照国际标准扣掉药品费用,每位社区执业医师年度个人纯收入不会低于50万元。即便按照服务于2069万常住人口需要1.4万社区执业医师计算,每位社区医生的年纯收入也不会低于30万元。上述计算都没有考虑源自患者自付的收入。显然,30-50万元的年收入完全能够吸引到优秀大夫进社区开办诊所。问题是,目前医保和财政事实上已经达到了如此高的支出水平,而北京市社区医生的阳光收入不过8万元,众多的公立社区医疗机构完成了不过20%左右的门诊量,其中大部分门诊服务还仅仅是卖药服务。显然,问题绝不在财政投入不足和医保补偿水平过低上,而在于医疗服务供给体制改革严重滞后。

一个更为保守的估算同样支持上述结论:目前北京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总支出中人员成本只占22%左右,而药品费用占到50%以上,员工年人均收入7万元左右。如果将药品费用降低一半,同时把这部分费用用于增加医卫人员报酬,员工年均收入可以提高到15万元以上。考虑到全科医师和护士等医卫人员之间合理的工资差别,全科医师的年均收入完全可以超过20万元。如果社区全科医师能够把目前只占20%的门诊比例提高到60-80%从而获得大量的医保支付,达到上述30-50万元的年收入是水到渠成的事。我们将药品费用降低一半的说法绝非拍脑袋。众所周知,国内公立医疗机构普遍存在严重的过度用药现象,致使药占比重超过50%。欧美国家这个比重普遍低于20%。亚洲国家相对高一些,但也不会超过25%(比如台湾和日本)。事实上,我们调研的自主定价的私人诊所大约380元左右的均次门诊费用中药费不过80元左右,还不到20%。因此,上述“将药品费用降低一半”的算法有充分依据。

标签:

最新文章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4-5-14 09:36

Copyright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