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分成何杰金氏淋巴瘤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两种型态。在台湾,近九成之淋巴瘤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根据卫生署统计,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占民国80年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九位。实际上,它们是一群涵盖了许多不同病理组织型态,不同临床进展方式,及不同预后的癌病,所以这些淋巴瘤也很难以相同的治疗模式及策略来概括。 近20年来,由于化学治疗对病理分级中高恶性度之淋巴瘤提供相当不错的疗效,使得放射治疗的使用情况减少。临床上,放射治疗在淋巴瘤的治疗上仍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淋巴瘤是否要施与放射治疗端赖几个决定因素来评估: (1)肿瘤的病理恶性度分级及组织型态 (2)肿瘤侵犯范围的分期 (3)治疗的目的,是治愈性或缓解性?有无立即的急迫性? (4)肿瘤的位置 (5)化疗药物能否有效的治疗? 此外放射治疗照野的范围与照射剂量也必须由这些因素加以审慎的评估。如先前所提,由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之病理型态分类相当复杂,虽目前新的REAL/WHO分类法较能反应疾病预后,但因其分类的复杂性可能使一般民众难以理解,再加上大多数有关放射治疗的参考资料仍旧以NCI之病理分类为依据来讨论,因此本文仍是以NCI病理分类为主要依据,而将放射治疗在治疗淋巴瘤上的应用简单的分次四个方向来讨论。 1。何杰金氏淋巴瘤: 因肿瘤侵犯范围大都以身体大血管旁边淋巴结为主,所以有一些固定的放疗照野型式(如烛台照野、倒Y照野等),治疗剂量约30至40Gy。 第一、二期:目前的治疗方式仍以放射治疗为主且有不错的疗效,十年之存活率大约80%至90%。 第三期无B症状(发烧、夜盗汗、体重减轻):大部分病人的治愈是合并放疗与化疗,五年之存活率大约有80%。 第三期有B症状及第四期:治疗以化疗为主,是否应加放射治疗当做化疗后的辅助治疗目前医界仍在进行研究评估。 2.NCI病理分级低恶性度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低恶性度之淋巴瘤对放射治疗的反应大致上都不错,20至35Gy的剂量可达到95%的肿瘤控制率,不过最理想的放射剂量及照野仍有待更多的评估。 第一、二期:放射治疗在这类癌病方面已确定有不错的疗效,十年之存活率大约60%至80%。但因有少部分肿瘤复发于照射范围外,所以照野是否应更广泛涵盖身体所有淋巴组织仍有待研究。 第三期:因癌病侵犯范围广大,有些治疗中心使用大范围的淋巴组织放射治疗(total lymphoid irradiation),其范围包括头颈部、纵膈腔、及整个腹腔之淋巴结,十年之存活率大约30%至50%,至于化疗合并放疗是否能提高存活率仍有待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