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颅内血肿中最常见的,占同期住院硬膜下血肿44.4%。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或外伤史不能记忆。在伤后较长时间内无症状,或仅有头痛、头昏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 1。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诊断明确,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需手术治疗;手术首选钻孔引流,需向家属交待病情及围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颅骨钻孔引流 局麻下在血肿最厚部位颅骨钻孔,引流并冲洗血肿,置一引流管连接引流袋,引流48~72小时,术后多能顺利治愈,为首选治疗方法。 骨瓣开颅血肿清除 在部分老年病人,由于脑组织膨起困难、血肿壁厚或存在分隔等因素引流效果不佳,可行骨瓣看颅手术将血肿和囊壁一并切出。 内镜血肿清陈术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适用于有分隔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利用与内镜配套的显微剪和双极电凝在内镜下锐性分离血肿腔的隔膜,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达到彻底清除血肿的目的。该方法创伤小、安全有效。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果不同意手术,应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3。对于严密观察保守治疗的患者,如出现颅内压增高征象应急诊手术。 标准住院日为9天。 注意: 1。必须符合第一诊断。 2。当患者没有具有其他疾病或是所患疾病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 2。预防感染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根据手术后引流时间,手术后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3-5天。 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镇痛;患者无法配合者,可酌情考虑全麻。 2。手术方式: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3。钻孔置硬脑膜下持续引流。 4。术后保持硬脑膜下持续引流,观察性状及记量。 术后住院恢复7天: 1。术后回病房,患侧卧位,引流袋低于头平面20cm,观察性状及记量,继续补液。 2。术后1天复查头颅CT。 3。每2-3天切口换药一次。 4。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拔除引流管;或根据引流量和头颅CT复查情况酌情延长引流时间。 5。拔除引流管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化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后停用抗菌药物。 6。术后7天头部切口拆线或酌情门诊拆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