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健康之路 查看内容

《健康之路》王华丽,阿尔茨海默病,陪护,照护

2025-9-22 14:24|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33| 评论: 0

2025年9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栏目推出《守护爱的记忆(下)》专题内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照护工作,始终伴随着诸多挑战。想要做好这份照护,关键在于三点:为患者维持规律的生活节奏、读懂并回应患者的内心需求,以及照护者自身的身心健康管理 —— 这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科学照护的核心框架。

规律生活:为患者筑牢健康 “生物钟”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王华丽强调,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 “规律生活” 并非简单的时间安排,而是涵盖日常作息与具体行为的系统性规划,其中规律饮食与规律锻炼是两大基石,能帮助患者稳定生理状态、减少认知混乱。

具体实施可遵循以下原则:

制定固定作息表:将起床、三餐、运动、睡眠等核心环节固定在每日同一时段,形成患者可感知的 “生物钟”,避免因时间无序引发焦虑。

陪伴参与康复活动:鼓励患者加入适配的体育活动与认知训练时,照护者需全程陪伴,通过语言鼓励、正向反馈(如 “这个做得很好”)激发患者的大脑活跃度,让训练更易坚持。

《健康之路》栏目曾给出一份可参考的规律生活示例,照护者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调整:

8:00 练习八段锦(温和养生,活动筋骨)

9:00 进行正念冥想(平复情绪,减少烦躁)

10:00 开展户外运动(如散步、晒太阳,促进血液循环)

14:00 参与九量训练(提升肢体协调性)

16:00 进行认知训练(如拼图、记忆卡片游戏)

17:00 协助写日记(记录简单日常,锻炼语言表达)

20:00 尝试画简笔画(激发创造力,放松心情)

21:00 与家人互动(如和外孙玩简单小游戏,增强情感联结)

22:00 聆听阿尔法动略音秀(辅助放松,为睡眠做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认知训练是延缓病情的关键手段。无需刻意安排大块时间,可将训练融入日常碎片场景 —— 比如吃饭时回忆菜品名称、散步时辨认路边植物,只要长期坚持,就能有效锻炼患者大脑,减缓认知功能衰退的速度。

读懂需求:破解患者 “表达困境” 的核心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攻击性举动、夜间游走等精神行为症状,这些看似 “异常” 的表现,往往是患者 “无法准确表达需求” 的外在反映。一方面,大脑功能退化让他们难以用语言传递感受;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不适(如温度、噪音)也可能触发情绪波动,最终导致沮丧、愤怒等情绪以极端方式释放。

《健康之路》中曾用文字描绘照护者面对患者 “失语” 时的困惑:“你是冷是热、是饱是饿,我无从知晓;你的每个动作都让我费解 —— 是想上厕所,还是身体不舒服?是心里难过,还是单纯烦躁?” 这种困境是多数照护者的常态,而破解之道,在于细致观察与经验积累:从患者健康时的生活习惯、饮食偏好入手,通过细微反应(如吃饭快慢、肢体动作)判断需求 —— 比如患者摆手推开饭碗,可能是已经吃饱;若进食时频繁皱眉,或许是食物温度不适。

当患者出现异常行为时,照护者可按以下步骤应对:

先稳自身情绪:保持冷静与耐心是前提,避免因患者的激动行为引发自身焦虑,否则只会加剧矛盾。

用温柔传递安全感:通过轻声安慰(如 “别着急,我在呢”)与温和的肢体接触(如轻握双手、轻拍肩膀,避免突兀拥抱),帮助患者平复情绪。

设置 “记忆锚点”:借助患者熟悉的事物唤醒积极记忆 —— 比如聊共同经历过的旅行、播放年轻时喜欢的老歌、做常吃的家乡菜,这些 “锚点” 能快速拉近距离,让患者恢复平静。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若异常行为频繁发生(如频繁攻击他人、长期失眠),或照护者无法应对时,务必联系医院精神科或老年科,获取专业干预方案,切勿独自硬扛。

照护者健康:守护患者的 “隐形基石”

长期照护中,照护者的身心健康容易被忽视 —— 他们往往将全部精力放在患者身上,忽略自身的休息与情绪需求,久而久之可能陷入 “身体疲惫 + 心理耗竭” 的双重困境,反而影响照护质量。因此,照护者的自我关怀,也是照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自我关怀,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固定 “专属休息时间”:每日预留 30 分钟至 1 小时的独处时间,选择散步、冥想、阅读等能放松身心的活动,避免因 “时刻待命” 导致过度疲劳。

主动寻求情感支持:定期与亲友沟通,分享照护中的开心与困难 —— 比如 “今天患者主动记得我的名字,特别开心”“昨晚患者频繁起夜,我有点累”,通过倾诉释放压力,获取情感慰藉。

借助专业资源赋能:加入照护者支持小组,与有相同经历的人交流经验;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及时寻求心理咨询,获取专业的情绪调节方法。

同时,照护者还需牢记三个 “注意事项”:

接纳自身的 “不完美”:无需追求 “完美照护”,允许偶尔出现疏漏或情绪波动,过度苛责自己只会加重心理负担。

兼顾 “身心与大脑健康”:除了关注自己的身体(如规律体检、合理饮食),也要通过学习、社交等方式保持大脑活跃,避免因长期围绕患者生活导致自身认知退化。

拒绝 “自我封闭”:不要因照护工作断绝社交,参与社区活动、朋友聚会等社会交往,能获得更广泛的支持,避免陷入孤独感。

社会倡议:用 “一小步” 守护阿尔茨海默病老人

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走失,多发生在熟悉的小区、楼道、电梯等环境中 —— 他们可能因记忆模糊,突然忘记回家的路,或不知道自己要去哪个楼层,陷入茫然无措的状态。

在此倡议:当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的老人,不妨 “上前一步”:

若老人能沟通,轻声询问 “您还记得家在哪里吗?需要帮您联系家人吗?”

若老人无法清晰表达,可协助联系小区物业、社区居委会,或拨打 110 寻求帮助。

或许只是一句简单的询问、一次短暂的陪伴,就能帮老人避开走失风险,让他们安全回到亲人身边 —— 这份微小的善意,正是构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友好社会的重要力量。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9-22 16:04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