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健康之路 查看内容

《健康之路》王华丽,阿尔茨海默病,病耻感,有效沟通,针对性训练

2025-9-21 11:23|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18| 评论: 0

2025年9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栏目推出《守护爱的记忆(中)》专题内容,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从来不是一段短暂的旅程,更像是一场需要耐心与坚持的马拉松,过程中始终充满着各种待解的挑战。在这段特殊的照护之路上,学会坦然接纳疾病的存在、掌握与患者简短高效的沟通技巧、将目光聚焦于患者力所能及的事,并持续给予他们支持与鼓励,这几点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照护质量与患者的生活状态。

对此,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王华丽结合临床经验,给出了专业且实用的照护方向,为家属和照护者提供了清晰指引。

第一步:直面疾病,打破 “病耻感” 的枷锁

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照护场景中,“病耻感” 是许多患者与家属首先要面对的心理障碍。这种负面感受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患者自身及家属会因疾病产生强烈的恐惧与焦虑,总担心患者会受到他人的歧视、被社会排斥,甚至不愿让身边人知晓病情;另一方面,社会层面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仍存在偏差,部分人对患者抱有误解,要么投去异样的眼光,要么刻意回避,进一步加重了患者与家属的心理压力。

而 “病耻感” 带来的危害远不止于心理层面。它不仅会让患者和家属长期处于压抑、焦虑的情绪中,更可能促使他们选择隐瞒病情,迟迟不愿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与干预,最终错过控制病情、改善症状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那么,该如何逐步消除 “病耻感”,为患者营造更友好的照护环境呢?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对患者与家属而言,首先要学会正视疾病 ——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需要科学干预的疾病,并非 “羞耻之事”。主动向社区、医院或专业机构寻求社会支持与帮助,同时积极参与患者组织、病友联谊会等活动。在这些场合中,与其他患者及家属交流照护经验、分享内心感受,能有效减少对疾病的恐惧,慢慢学会与疾病和平共处。

对社会而言,需要加大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科普宣传力度,通过公益讲座、媒体报道、社区宣传等多种形式,普及疾病知识,纠正公众对疾病的误解,让更多人理解患者的处境与需求,共同营造一个包容、温暖、关爱的社会氛围。

第二步:掌握沟通技巧,搭建与患者的 “心灵桥梁”

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病情的进展,患者的语言功能会逐渐退化,具体表现为理解能力变弱,常常无法快速 get 到他人话语的含义;说话时语速明显变慢,词汇量也会不断减少,只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想法;有时甚至会出现 “词不达意” 的情况,既无法准确说出自己的需求,也难以理解他人的指令,这给照护过程中的沟通带来了极大阻碍。

想要读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独特的沟通逻辑,实现高效交流,其实有一些实用技巧可循:沟通时尽量放慢语速,用平实、简单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复杂的句式或生僻的词汇,比如不说 “你现在需要先去洗手,然后过来吃午饭”,而是拆解成 “我们先去洗手好不好?”,等患者完成洗手后,再接着说 “现在我们来吃午饭啦”。此外,还可以借助图片、文字卡片等可视化工具辅助沟通,比如用 “水杯” 的图片提醒患者喝水,用 “衣服” 的图片引导患者更换衣物,让沟通更直观、更易懂。

第三步:唤醒表达欲,守护患者的 “情感出口”

虽然阿尔茨海默病会损害患者的语言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失去了表达的渴望 —— 许多患者的内心深处,依然藏着强烈的情感分享需求,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方式释放。

此时,照护者可以通过一些温和的方式,激发患者的表达欲望。比如,拿出患者年轻时的老照片,和他们一起翻看,轻声引导他们回忆照片背后的故事:“你看这张照片,当时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呀?”;或者鼓励患者参与一些简单的创造性活动,像一起制作手工不倒翁、画一幅简笔画等。在这些互动过程中,患者会自然而然地开口表达想法、分享感受,不仅能锻炼语言能力,还能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

第四步:聚焦优势,给患者 “看得见的鼓励”

在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时,很多家属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过度关注患者 “做不到” 的事,比如 “他怎么又记不住事情了”“他连简单的饭都不会盛了”,这种负面聚焦不仅会打击患者的自信心,还可能让他们产生 “自己没用” 的挫败感,甚至抗拒参与日常活动。

其实,更科学的照护方式是 “扬长避短”—— 多关注患者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优势,强化他们擅长的领域。比如,如果患者肢体协调能力较好,不妨鼓励他们跟着音乐做手指操,或者跳一段简单的舞蹈;如果患者喜欢画画,就为他们准备画笔和画纸,引导他们创作简笔画。通过这些患者 “能做到” 的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增强生活的信心。

当然,对于患者的薄弱环节,比如语言沟通、书写能力等,也可以在患者状态较好时,进行适度的针对性训练,但一定要把握好 “度”,不能强迫患者学习,更不能因为患者进展缓慢而批评指责,避免给他们增加额外的心理压力,让照护始终围绕 “尊重与包容” 展开。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9-21 13:26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