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养生堂 查看内容

《养生堂》母义明,陈伟,健康体重,减重食谱,高油高盐高糖,代谢异常

2025-9-6 22:41|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10| 评论: 0

2025年9月7日北京卫视节目文字笔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陈伟教授共同主讲的《吃出正确的减重节奏》。

60 岁后想长寿,体重指数得 “踩对” 区间!胖老人减重差距大?三类食谱帮你健康瘦

对 60 岁以上的长辈来说,体重指数若能稳定在某个特定范围,往往能为长寿 “加分”。可同样是超重的老年人,减重路上的遭遇却天差地别:有人天天琢磨着减肥,体重却纹丝不动;有人没花多久就快速掉秤,身体却冒出各种小毛病。其实对老年人而言,减重不该只盯着体重秤上的数字,更要讲究 “节奏”—— 循序渐进、贴合身体状况,才能既瘦得下来,又不伤健康。下面就针对三类不同情况的超重老人,分享定制化减重食谱,帮长辈们在好好享 “寿” 的同时,轻松实现健康享 “瘦”。

第一类:从小胖到老的 “长期超重” 老人 —— 别求快,先躲掉餐桌上的 “隐形热量”

这类长辈的特点很明显:从年轻时候起就没摆脱过 “胖” 的标签,超重时间一熬就是几十年。长期下来,不仅胃容量被 “撑大”,食欲格外好,不少人还跟着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身体对体重变化的耐受度也更低。

对他们来说,减重最忌讳 “急功近利”。要是为了快速瘦下来,突然大幅度节食或高强度运动,很可能打乱身体原本的代谢节奏,反而让 existing 的毛病加重。所以第一步得先 “稳住心态”,接受减重是个慢过程,再慢慢调整饮食 —— 重点是揪出那些藏在餐桌上的 “热量陷阱”,比如红烧菜里浮着的油花、凉拌菜里多放的盐、早餐常吃的甜面包、饭后喝的含糖饮料,这些看不见的高油、高盐、高糖,正是体重难降的关键。

具体调整可以这么做:

跟精加工食物 “划清界限”:像方便面、火腿肠、油炸速冻丸子这类,不仅没什么营养,还藏着不少添加剂和反式脂肪,能不吃就不吃,实在想吃也得严格控制次数;

把新鲜蔬果 “端上餐桌”:每天保证吃够 300-500 克蔬菜,尤其是菠菜、西兰花、胡萝卜这类深色蔬菜,再搭配 200-350 克苹果、蓝莓、猕猴桃等水果,既能补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又能增加饱腹感,减少主食和肉类的摄入;

选对蛋白质来源:别再吃肥肉、五花肉,换成去皮的鸡肉、鱼肉(特别是深海鱼)、鸡蛋、豆腐、脱脂牛奶,每天吃适量,既能保住肌肉量,又不会给身体添负担。

第二类:中年后才胖的 “后天超重” 老人 —— 抓住黄金期,别被 “小零食” 拖后腿

这类长辈年轻时身材很匀称,甚至偏瘦,直到更年期或退休后,生活节奏慢了、运动量少了,加上激素变化,体重才慢慢涨上来。因为超重时间短,代谢问题(比如血糖、血脂刚有点偏高)出现得晚,情况也比较轻,所以减重难度比 “长期超重” 的老人小,而且瘦下来后好处更多 —— 只要方法对,不少人甚至能让刚有点异常的代谢指标恢复正常,把慢性病风险降下来。

不过很多这类长辈会有个困惑:明明三餐都吃得不多,甚至没吃饱,怎么体重就是降不下来?其实问题很可能出在 “两餐之间的小零食” 上。比如上午饿了吃几块饼干,下午馋了啃个蛋糕,晚上看电视时剥一把坚果,这些零食看着不起眼,却大多是 “体积小、热量高” 的类型 —— 吃的时候没感觉饱,热量却悄悄超标了,减重自然没效果。

所以这类老人减重,得特别注意零食的选择:

像饼干、蛋糕、含糖饮料、油炸坚果这些高糖高油的零食,一定要戒掉;

要是两餐之间饿了,就选 “体积大、热量低” 的食物,比如一根黄瓜、几个小番茄,或者一杯无糖酸奶,既能缓解饥饿,又不会让热量超标,帮体重稳步下降。

母义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周二上午、周四上午专家门诊;

陈伟——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周三上午、周四上午东院区、周一上午西院区;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视频链接: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9-7 03:20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