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节目《喝对茶饮来养生(下)》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 老人们常常被一些健康问题所困扰,比如感觉浑身没劲儿、气虚乏力,胸口又闷又疼,还有阴虚火旺的情况,一会儿这儿不舒服,一会儿那儿不得劲。不过,这些常见的麻烦,用保温杯泡点药茶就能改善。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鲁艺教授,专门针对不同体质的老年人,给出了合适的配方以及调理办法。 简单三味药,补肺又补肾 要是肾气不足,老人就容易腰膝酸软,老是跑厕所,呼吸也又短又浅。肺气不足的话呢,会气短、浑身乏力,动不动就出虚汗,还特别容易感冒,而且一感冒就好久都好不了。其实,气虚就是人体脏腑功能减弱的一个表现。很多老年人都有肺肾气虚的毛病,这时候,用保温杯泡上一杯益气补肾茶就挺合适。 益气补肾茶 黄芪 10 克、太子参 5 克、山萸肉 5 克。 黄芪:能帮着固表止汗,还能补气升阳,让身体的阳气足起来。 太子参:可以生津润肺,还能益气健脾,对脾肺都有好处。 山萸肉:主要作用是收敛固涩,还能补益肝肾,让肝肾更健康。 血瘀分两种,茶方各不同 气滞型:有这种情况的老人,胸肋的地方会胀痛,情绪容易急躁,口唇、指甲都有点青紫,脸色看着也暗暗的,舌头颜色发紫,或者能看到瘀斑。调理的时候,主要是行气,再加上活血的办法。 气虚型:这类老人常常觉得浑身乏力,懒得说话,心慌心悸,头晕晕乎乎的,还特别爱出汗,大便要么不通畅,要么偏稀,舌头颜色淡暗。治疗的时候,得把补气放在重要位置,再配合活血的手段。 像冠心病这种常见的老年病,中医认为大多是血瘀证,具体又分为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不同类型要用不同的药材。 针对气滞型血瘀 调理重点是行气,再加上活血的药,这样能更好地活血化瘀,减轻身体的不适。 行气活血茶:西洋参 3 克、三七 3 克、苏梗 3 克。 西洋参:能补气养阴,让身体气足又滋润。 三七:可以祛瘀生新,既能活血,又能止血。 苏梗:有行气宽胸的作用,让胸部气机顺畅。 针对气虚型血瘀 调理主要得补气,再搭配活血的药,这样能让血液循环更顺畅。要是最近有点上火,人参的量可以减少,或者干脆去掉。 补气活血茶:黄芪 10 克、人参 3 克、生山楂 5 克。 黄芪:前面说过,固表止汗,补气升阳效果好。 人参:能复脉固脱,大补元气,让身体元气满满。 生山楂:主要用来活血化瘀,让血液流通更顺畅。 降虚火的茶方,滋阴药是首选 有些老人会牙龈疼、皮肤干巴巴的、咽干、大便干结、失眠睡不好、嗓子疼、口又干眼又干,心里还烦躁得很,脚却是凉的。人上了年纪,肝肾阴虚,身体里的津液也少了,就容易上火,不过这种火大多是虚火。这时候,用保温杯泡上一杯滋阴降火茶就挺管用。 滋阴降火茶 菊花 3 克、麦冬 5 克。 菊花:能清肝明目,让眼睛更舒服,肝也更舒畅。 麦冬:可以清心除烦,对胃、肺都好,能益胃生津,润肺养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