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健康之路》节目《意想不到的听力危机》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 从日常生活的细微习惯到潜在的健康风险,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的李永新主任医师与孔颖主任技师,将为您深入揭示听力下降的深层原因,并提供实用的护耳建议与详细的治疗方案,帮助您更好地保护听觉健康,享受世界的美妙声音。 糖尿病:无声的听力侵蚀者 如果糖尿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内耳的血液循环,导致耳毛细胞受损甚至死亡,进而引发听力下降。糖尿病患者应特别关注以下听力问题的早期信号: 听觉模糊,言语理解能力下降; 在嘈杂环境中频繁要求他人重复话语; 感觉普通音量过低; 对高音调声音反应迟钝。 一旦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应立即引起重视。 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噪声威胁 为了保护听力免受日常噪声的伤害,应遵循“三个60”原则:设备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环境噪声不超过60分贝;连续使用耳机时间不超过60分钟。 除了明显的噪声源,如尖叫和装修声,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噪声: 耳机噪声:在地铁等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时,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提高音量,这对听力极为不利。应严格遵守“三个60”原则,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 玩具噪声:某些玩具音量过大,长时间玩耍可能对儿童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建议选择音量可调的玩具,或采取措施降低音量。 音响噪声:中老年人在跳广场舞时,常因环境噪声而调高音响音量,这不仅影响参与者,也对周围人群的听力造成伤害。 听力下降与认知障碍的关联 听力下降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思维迟缓等认知障碍。这是因为听力下降减少了大脑接收的信息量,影响了认知功能的锻炼和发展。 建议老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听力检查。如果听力下降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交流,应立即采取干预措施。 助听器:功能远超想象 随着AI技术的进步,现代助听器不仅能放大声音,还能监测血压、脉搏和步数,甚至具备跌倒报警功能。未来,AI技术将与云端结合,实现同声翻译等功能,使助听器成为大众化的可穿戴设备。 科学选配助听器的重要性 许多老年人因担心助听器会使听力恶化而不愿佩戴。实际上,这通常是因为使用了不适合自己听力损失的助听器。科学选配助听器包括听力检查、助听器选择和电脑调试等步骤,这些都需要由专业验配师在专业机构完成。与配眼镜类似,不合适的助听器不仅无效,还可能加重听力损失。在非专业渠道购买助听器,由于缺乏专业验配,效果往往不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