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少老年人常常被鼻部不适所困扰,频繁出现鼻腔瘙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或者鼻塞等症状,且这些症状并非由感冒或流感引起,每天持续或累计时长超过 1 小时,这很可能就是患上了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并非单一类型的疾病,它涵盖了过敏性鼻炎、局部过敏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非过敏性鼻炎以及特发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老年性鼻炎并不是一种特殊的鼻炎类型,它只是指老年人所患的各类鼻炎。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鼻炎在老年人身上有着独特的表现。就过敏性鼻炎而言,不少人在年轻时深受其扰,然而步入老年后,症状往往会逐渐减轻,部分人甚至无需治疗就能自愈。 与之相反,特发性鼻炎却在老年人中愈发 “猖獗”。一旦接触冷空气、经历冷热交替环境,或是闻到刺激性气味、食用辛辣食物、饮酒等,鼻部症状便会加剧,尤其是清水涕会明显增多。 对于过敏性鼻炎的诊断,过敏原检测是关键环节。尘螨、真菌、动物皮毛、草花粉和树花粉等都是常见的过敏原。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过敏原特异性 IgE 检测。皮肤点刺试验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且成本较低,但它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检测结果可能受到主观因素影响;另一方面,该检测有引发过敏反应的风险,严重过敏体质者并不适用。 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皮肤反应性降低,对刺激的敏感性大不如前,在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时,可能会出现反应不足的情况,导致假阴性结果,使检测结果不准确。因此,血清过敏原特异性 IgE 检测更适合老年患者,其精确度高,受外界因素干扰小,适用于所有人群。 当老年人患上慢性鼻炎,所面临的问题不止于鼻部症状本身。老年人的嗅觉本就随着年龄增长有所下降,而慢性鼻炎更是 “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剧嗅觉减退。许多老年慢性鼻炎患者还会出现咳嗽、咳痰的症状,尤其是早晨起床后更为明显,这大多是鼻涕倒流所引起的。 另外,由于鼻腔黏膜的湿润和加温功能减弱,老年人的鼻腔还容易出现干燥、结痂、疼痛的情况,偶尔还会涕中带血。 为了缓解慢性鼻炎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多方面加以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让空气时刻保持清新,同时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做好保暖措施,预防感冒;定期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维持鼻腔清洁;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减少辛辣和油腻食物的摄入;适当进行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在治疗方面,慢性鼻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脱敏治疗和手术治疗。鼻喷糖皮质激素、鼻喷或口服抗组胺药、抗白三烯类药物以及胆碱能抑制剂等,都是治疗慢性鼻炎的常用药物。这些药物能够起到消炎消肿、抗过敏、缓解鼻塞和减少分泌物的作用,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鼻腔减充血剂,像麻黄素、赛洛唑啉和羟甲唑啉等,慢性鼻炎患者要谨慎使用,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很可能引发药物性鼻炎。 脱敏治疗是针对过敏性鼻炎的对因治疗手段,虽然整个治疗过程耗时较长,但在治疗期间,患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减轻,甚至可以减少或停用其他药物,而且治疗后的效果能够延续数年。 若药物治疗和脱敏治疗都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或者患者伴有严重并发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翼管神经切断术等。 总之,老年慢性鼻炎患者切不可盲目用药,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注重日常生活管理,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