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春交替之际,气候干燥,这一时期成为咽喉炎的高发时段。咽喉炎作为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主要分为急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和反流性咽喉炎三类,每种类型的临床表现各具特点。 急性咽喉炎发病时,患者常感觉咽部干燥、有灼热感,咽痛症状明显,尤其是在吞咽时疼痛加剧。同时,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四肢酸痛、咳嗽、声音嘶哑等全身性症状。慢性咽喉炎的症状相对较为隐匿,主要表现为咽痒、咽部干燥、有异物感和灼热感。患者容易频繁出现刺激性咳嗽,有时能咳出黏稠分泌物,部分人还会伴有恶心症状。反流性咽喉炎则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引发的炎症。患者多有咽部异物感、灼热感,不少人会出现声音嘶哑的情况,少数患者甚至会引发哮喘发作。这种类型的咽喉炎在饭后、平躺时反流现象更为明显,相应的症状也会加重,多数患者还会伴有胸痛、胃灼热感、反酸、胃胀等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针对咽喉炎的治疗,药物种类丰富,其中中成药制剂就有丸剂、片剂、胶囊、颗粒、散剂、喷雾剂、合剂等多种剂型。例如,银黄滴丸能清热、解毒、消炎,可用于治疗急慢性咽喉炎和扁桃体炎;清咽润喉丸能清热利咽、消肿止痛,适用于风热外袭、肺胃热盛导致的多种咽喉不适症状。化学类药物同样能治疗咽喉炎,像西地碘含片可用于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等疾病;聚维酮碘含漱液对口腔炎、咽喉炎等均有疗效。 除了药物治疗,科学预防对于降低咽喉炎的发病风险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保护咽喉。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并保持健康饮食,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早晚刷牙、餐后用清水漱口,能减少口腔内食物残留,保持口腔卫生;少吃辛辣、油炸、过热或过冷的刺激性食物,避免刺激咽喉;戒烟限酒,降低咽喉黏膜受刺激的风险;使用加湿器或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防止空气过于干燥;多喝温水,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润滑咽喉;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或唱歌,防止声带疲劳;在空气质量差或大风天气外出时,佩戴口罩,减轻对呼吸道的刺激。 对于咽喉炎合并细菌感染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可配合使用抗菌药物,如部分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如果咽喉疼痛难忍,可服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则可采取抑酸治疗,使用 H2 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如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等)以及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等)。不过,具体的药物选择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嘱,患者切勿自行用药。 咽喉炎的诱发因素多样,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环境刺激等。治疗时,需根据具体病因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若出现紧急情况,或者症状持续不缓解甚至加重,应及时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