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症状,由于小儿形体及五脏功能虽已生成,但成而未全,功能柔弱,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在气候多变的秋季,日夜温差较大,若遇气候骤变,寒暖失常,忽于增减衣服,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受寒、热的刺激而产生咳嗽。中医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前者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后者多见于支气管炎、肺炎。可以根据症状来确诊,其症状如下: 一、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初起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白稀薄,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或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咳出,口渴,伴有发热头痛,微汗出,舌苔薄黄,脉浮数。-9[|3g', 百拇医药 二、内伤咳嗽 (1)痰热咳嗽:咳嗽痰多,稠粘难咯,发热面赤,口赤唇红,口苦作渴,烦躁不宁,甚则鼻衄,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苔黄舌红,脉滑数。 (2)痰湿咳嗽:咳嗽痰多,色白而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滑。-9[|3g', 百拇医药 (3)阴虚燥咳: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咳痰带血,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4)肺虚久咳: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白光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喜温畏寒,体虚多汗,舌质淡嫩,脉细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