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肿瘤 肺癌 查看内容

肺癌的检查诊断

2018-8-14 16:05| 发布者: 安康养生视频| 查看: 964| 评论: 0

肺癌也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能产生一些激素酶、抗原、胎蛋白等生物性物质、但这些癌肿标记物对检测肺癌尚无应用价值,临床医师对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以及肺部X线检查发现性质未明的块影或炎变的病例,均应提高警惕,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性,及时进行周密检查。

一.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常用的重要手段。通过X线检查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早期肺癌病例X线检查虽尚未能显现肿块,但可能看到由于支气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气肿、肺不张或病灶邻近部位的浸润性病变或肺部炎变。中央型肺癌常显示肺叶或一侧全肺不张,靠近肺门区边缘不整齐或分叶状肿块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影像。癌肿病灶中心部分坏死形成空洞者则显示肿块内有偏心性透亮区,空洞壁厚,内壁凹凸不平,较少呈现液平面。周围型肺癌最常见的X线表现为肺野边缘部位孤立性圆形成椭圆形块影,直径从1~2cm - 5~6cm或更大。块影轮廓不规则,常呈现小的分叶或切迹,边缘模糊、毛糙,常发出细短的毛刺影。病变进展后肿块周围尚可出现肺不张、肺炎、胸膜腔积液等征象。高电压摄片有助于判明病变性质。靠近肺门区的癌肿大多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前者常伴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或肺实变,以及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大多数腺癌和大细胞癌以及一部分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癌位于肺野边缘部位,肺尖部癌肿大多为鳞状上皮癌。肿块直径大于4cm者常为鳞状上皮细胞癌,且较常形成癌性空洞。细支气管肺泡癌的X线表现大多为周围型孤立性结节状病灶,范围较为广泛的结节状浸润,类似支气管或大叶性肺炎,有时呈现空洞。

二。细胞学检查

多数原发性肺癌病人在痰液中可找到脱落的癌细胞,并可判定癌细胞的组织学类型。因此痰细胞学检查是肺癌普查和诊断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起床后用清水漱口,从肺深部咳出的新鲜痰液或经支气管镜冲洗吸出的支气管内分泌物均可作为检查标本。多次痰细胞学检查可提高阳性率。中央型肺癌痰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可达70~90%,周围型肺癌痰检的阳性率则仅约50%左右,因此痰细胞学检查阴性者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鳞状上皮细胞癌大多位于较大的支气管,肿瘤向管腔生长,表层癌细胞易脱落因而痰检阳性率高,判定组织学类型也较准确。未分化小细胞癌痰检阳性率也高,但不易判定组织学类型。 肺癌转移到胸膜腔或心包腔,产生胸膜或心包腔积液的病例,抽取部分积液,经离心处理后取沉淀作涂片检查,找到癌细胞,即可明确诊断。

三。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支气管镜可直接窥察支气管内膜及管腔的病理变化情况。窥见癌肿或癌性浸润者,可采取组织供病理切片检查,或吸取支气管分泌物作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和判定组织学类型。但支气管腺瘤由于血管丰富,不宜作支气管镜活组织检查,以免引起大量出血。支气管镜检查尚可观察隆突和支气管的位置、形态、宽度和活动度,必要时采取组织作病理检查尚有助于了解病变的范围、切除术的可能性和肺切除的范围。

四。纵隔镜检查

主要用于判明中央型肺癌侵犯纵隔的范围。经胸骨切迹上缘短的横切口,沿中线纵向切开颈部带状肌及气管前筋膜,用手指在无名动脉与主动脉弓的后方钝法分离气管前筋膜,到达气管隆突区,然后放入纵隔镜窥察肿大的淋巴结。

五。经皮穿刺肺活组织检查

靠近胸壁的肿块或浸润性病变疑似周围型肺癌或弥漫型细支管肺泡癌应用其它诊断方法,未能明确病变性质,病人的身体状况又不适宜作剖胸探查术的病例,可采用经皮穿刺肺组织活检。在X线电视透视下确定病灶的部位,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嘱病人屏气时将穿刺针插入病灶中央部位,拔出针蕊,连接30~50ml 注射器,在用力作负压吸引的同时转动穿刺针,然后迅速拔出穿刺针,将采集的标本送作病理检查。经皮肺穿刺术后应密切注意有无并发气胸、血胸和咯血。周围型肺癌病例检查的阳性率可达80%,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高。转移到胸膜的病变亦可经皮肤穿刺采取胸膜组织作病理检查。

标签:
下一篇:肺癌怎样诊断?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5-19 20:38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