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数少于2000万/毫升可不育 近年来,国内关于精子质量下降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科学家们曾发出警告:全球人类精子质量每毫升精液的精子密度由1.13亿个下降到0.5亿个,下降了62%。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调查发现,我国男性的精液质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降幅达40%以上。与此相对应,精子问题导致男性不育人数大幅度攀升,约占不孕症就诊总人数35%,其中少精症比例占三成以上。 “正常人一次精液中含有精子数为2000万~2亿/毫升,精子数低于2000万/毫升者为少精症,换句话说,2000万/毫升为新生命的底线,如果低于此数目则可造成男性不育。”郭东发指出,现在“80后”大学生年纪轻轻就埋下了不育的隐患,令人担忧。 男性生殖健康误区 除了精子质量下滑现状令人担忧外,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一些错误观念同样需要关注。郭东发提到,他曾经接待过一位因为少精症而不育的患者。该患者一听精子数量少,没有按照医嘱治疗,而是认为应该大补,补足精气。进补一年后,体重增加了20斤,精子数不但没增加,反倒出现下降趋势,其妻仍然没有怀孕。事实上,不少男性一发现自己精子数量少,就会选择大补,这种方法不可取。 “引起少精症的原因很多,较常见的有精索静脉曲张、生殖道的炎症感染、免疫抑制、内分泌失调、一些对精子生成有影响的药物、放射线以及吸烟、酒精中毒等。”郭东发提醒,少精症应该系统检查病因,然后对症治疗才有效。 少部分可自行恢复到正常水平 有些人因为吃了一些对精子生成有影响的药物,或经常接触放射线和吸烟酗酒等,这一类情况引起精子减少,从而导致不育的人,只要停止这些抑制精子生成的行为,一段时间后,精子数量可以升回到正常水平。 警惕!这些病可致精液异常 当精液异常的时候,应该考虑有没有一些相关的疾病,这对于确立诊断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唯一途径。常见的导致精液异常的疾病因素有以下几点: 1.性传播性疾病引起精液异常 在整个人群中,患有性传播性疾病与未患此病者的无精子症发生率相似,但是前者精液分析异常发生率显著较高。性传播性疾病似乎不影响精子密度,说明不会引起输精管道狭窄或堵塞。性传播性疾病者一般表现在精子活动率下降,这与附性腺功能的紊乱特别是与附睾炎有关。不可忽视的是,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在临床上也是很常见的,而且这些感染并没有显著的症状,更有一定的隐蔽性。 2.腮腺炎 青春期前后发生腮腺炎,并不会引起无精子症的发生率增加,但是伴有较高的异常精液的可能性。青春期后发病者精子密度明显低于未发病者或青春期前发病者。腮腺炎病人中仅有4.4%合并有睾丸炎。青春期前患病者很少合并睾丸炎,但是青春期后患病则可以发生。睾丸炎显著影响精子质量,增加无精子症的发病率,特别是双侧睾丸炎。无论是单侧或双侧睾丸炎,精液分析异常者增加。总之,腮腺炎特别是合并睾丸炎时,对生育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3.睾丸本身的问题 睾丸下降不良也是很常见的因素,具有这种病史的人无精子症发生率显著升高,并且双侧睾丸下降不良者的无精子症发生率比单侧的高两倍。这类患者即使有精子,精液质量也异常,尤其是少精症显著升高。 睾丸损伤往往影响其正常功能,虽然许多男性在生活中发生过一定程度的睾丸损伤,但是这里仅记录了那些伴有阴囊血肿或血尿,说明有睾丸或生殖尿道损伤的不育患者的情况。这类病人的无精子症或精液异发生率显著增加。睾丸损伤常伴有尿道症状(16.8%),而无损伤者则仅有8.8%出现这种症状,两者有显著差异。而且前者的附性腺感染率也较高。睾丸扭转尽管发病率不高,一旦发病常常并发无精子症和少精症。 附睾或睾丸炎也是常见的疾病,这类病人的精子密度和活动率显著低于无这种病史的人,睾丸体积较小。尿道症状可能有免疫因素,附性腺炎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4.泌尿系统疾病 如果排尿困难、尿频、血尿等症状,应该排除精囊炎、前列腺炎等可能。这些病人有较高的无精子症的倾向,更常见精液质量异常,特别是精子形态和活动率较低。有泌尿系统症状的患者中,27%前列腺液化验异常,或者精液细菌学、细菌学或生化学检查异常,应该进一步检查确诊。 5.其他疾病 支气管炎也可能导致精液异常,支气管炎常常是延及全身的纤毛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这类病人中,无精子症发生率显著增高。所有这种病人的睾丸容积正常,说明无精子症是由于输精管道堵塞引起的。支气管炎患者的精液分析异常率增高,精子平均密度和向前运动的精子比例较低。糖尿病也是常见的,糖尿病与射精功能障碍相关,并不引起无精子症或者精子质量异常,所以,糖尿病对生育的影响是通过性功能紊乱而造成的。具有神经系统病史的患者常常表现为射精障碍,但无精子症和精液质量异常的发生率并无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