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在整个怀孕期间需要40克钙,其中绝大部分是在怀孕后3个月内积聚的。这3个月内每天需要补钙1.2克。牛奶中钙的含量丰富,1公斤牛奶中含钙1.2克。发达国家中人30%以牛奶为主食,孕妇基本不缺钙。我国妇女如每天能吃250一500克牛奶,摄入的钙量是不足的,但孕妇骨髓中有足够的钙贮存,很容易从骨髓中动员出来,同时孕妇对钙的吸收是增强的,因此,一般怀第一胎的孕妇并不缺钙,新生儿也不会缺钙。在孕晚期,有些孕妇出现下肢抽筋,补充钙可使症状消失,一般补钙的途径可从以下3方面着手。 1、每天早、晚喝牛奶各250克,可补钙约600毫克。 2、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骨头汤、鱼、虾等。 3、补充钙剂,最好是可吸收的钙剂。 如果以上1、2补充足够,基本不需要补充钙剂;不爱喝牛奶的孕妇,可以每天补充600毫克容易吸收的钙剂。 补钙的剂量及方法 钙的需要量要考虑不同的生理条件,如婴幼儿、儿童及青春期对钙的需要量增加,孕妇、乳母特殊的生理状态下,钙的需要增加。我国推荐钙的供给量,婴儿前 6个月400mg、6—12个月600mg、2岁以下为 600mg,3—9岁为 800mg,10—12岁为 1000mg、13—15岁为1200mg、以后直至成人为800mg,孕妇为1000—1500mg,乳母为 2000mg,绝经妇女对钙的需要可能是 1200—1500mg。 在补钙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食物来源的钙。食物中钙的来源以奶和奶类制品最多,不但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绿色疏菜如甘蓝菜、花椰菜,因含钙丰富而含草酸少也是钙的较好来源 ;小虾米皮含钙特别丰富 ;豆腐及豆干中含钙较高主要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石膏 (硫酸钙 ),因此含钙量远比豆类高。 另外,连骨吃油炸小鱼,或在煨排骨汤时加些醋,以促进骨头中钙的溶出,也可作为膳食中钙的好来源。骨粉、蛋壳粉也是良好的钙补充品。必要时可补充钙剂,但钙剂的补充一定要合理、科学、规范。 补钙的注意事项 目前国内市场上钙剂很多,大有铺天盖地之势,广告宣传得神乎其神,但大家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 钙剂种类的选择: ( 1)、目前市场上钙剂的数量以活性钙为主,但有报道指出,在其制剂成品中检测出砷、汞、铅和铬,另外其毒性也较大,故对其安全性尚待评价。 ( 2)、在强化食品中,使用最多的是碳酸钙。虽然碳酸钙吸收利用的个体差异大,但群体的平均利用率与其他形式钙以及乳制品相比无显著差异。由于碳酸钙的溶解需较低 P H,故不适合于胃酸缺乏的病人。 ( 3)、枸橼酸钙等有机酸钙,尽管钙含量较低,但比碳酸钙易溶解,适于胃酸缺乏病人。 ( 4)、磷酸钙可作为强化剂加入食品或期货钙剂合用,但这些产品不易溶解,且含有相当数量的磷,不宜用于肾衰的病人。另外,许多钙剂产品中含有维生素 D、镁及其他矿物质,这些产品用于肾功能不全病人或限制某种营养摄入病人时应谨慎。目前又出现了一种新的钙剂——— L—苏糖酸钙,由有生物活性的阴离子与钙结合得到的盐,在体内血钙浓度达峰时间、半衰期以及总的生物利用度均较大。 钙剂剂量的选择: 钙的吸收随着钙的摄入量增加而增加,但到达某一值后,摄入量再增加,钙的吸收却不再增加。我们在选择给药剂量时还注意两个问题。 ( 1)是机体的个体需要量,例如年龄、性别、种族习惯的不同 ; ( 2)是考虑到食物中钙的摄入量,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摄入量为 49 0m g /d.在钙剂剂量的选择上应走出多多宜善的误区。 另外,在补钙过程中还应充分注意下述问题。 ( 1)、钙剂的不良反应。钙剂的剂量在 1— 2m g /d,一般人均能长期服用而很少见不良反应。在个别情况下,可见便秘、肠肿胀以及胀气等。对于老年人和有遗传性代谢缺陷的病人,补充过多可导致高尿钙症,并可有助于肾结石的形成。过多使用含有维生素 D或其它元素的钙制剂,会导致维生素 D中毒或其它综合症 ; ( 2)、食物对钙吸收的影响。食物中含有过多的磷酸盐或草酸盐,能与钙生成不溶性钙盐 ;过多脂肪可与钙结合生成不溶性“钙皂”,二者均减少钙的吸收。 ( 3)、补钙时一定要慎补维生素 D.很多人知道维生素 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就不加限制的补维生素 D,但过量的摄入维生素 D,由于其在体内的代谢时间较长,容易在体内蓄积,导致中毒。对一般成人而言,经常接受日照,就是维生素 D的最好来源,一般无须再补充,而对于婴幼儿及儿童来说,日光浴是使机体合成维生素 D的最好方式。除非是严重缺少维生素 D的病人,可在医生指导下限量限时服用,不可长期服用。在补钙时可参考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尽量从天然食品,而不是药丸中补钙,饮食结构日趋合理;二是钙剂并非越昂贵越好 ;三是在进餐时服用钙剂,可增强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四是一次服钙剂不宜超过 500m g.五是如正服用甲状腺激素,四环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时,需预先与医生商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