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除了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永远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之外,目前在临床工作中,为了有效地控制血糖,推荐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如今,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了胰岛素治疗,但许多患者认为一旦选择胰岛素治疗就天下太平了,不再重视饮食控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其实,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强调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三者的和谐与平衡,这样才能让胰岛素治疗达到最佳的效果。定时定量进餐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首先注意定时定量进餐。所谓进餐定量,即每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量相对固定,切不可喜欢吃就多吃,遇有不可口的饭菜就少吃。通常,患者通过4~6周胰岛素治疗,血糖可控制在正常水平,胰岛素用量相对固定,在治疗的第二个月应该特别注意饮食治疗,如果一餐吃多了,胰岛素量就不够用,会产生餐后高血糖,而吃少了,胰岛素用量相对过多,容易在胰岛素作用达到高峰时发生”低血糖”,假如这种高血糖与低血糖交替发生,将对机体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事实上,严重的低血糖可引起体内升糖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同时加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将产生低血糖后高血糖,而这种高血糖状态可以持续数天之久,导致胰岛素用量的重新调整。至于进餐定时,这要根据胰岛素剂型来相对固定每日进餐和胰岛素注射的时间。 患者应该了解自己所用胰岛素的类型、峰值特征、作用时间以及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处理,尤其近年来又出现超短效人胰岛素以及无峰值人胰岛素类似物,超短效胰岛素如赖脯胰岛素或门冬胰岛素,一般在10~15分钟起效,作用高峰时间在60~90分钟,作用持续约3~4小时,所以应在饭前15分钟或饭前即刻注射,甚至可以根据患者当餐进食碳水化合物的量来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具有弹性的就餐时间。而短效胰岛素或短效和中效预混胰岛素在注射后15~60分钟起效,所以应在就餐前30~45分钟注射,以使胰岛素吸收峰值和餐后碳水化合物吸收峰值相吻合,更好的发挥胰岛素作用。这些胰岛素注射后应及时进食,如果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进食,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而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控制空腹和餐前血糖水平,故和进食时间关系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