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糖尿”病治疗领域颇具争议的话题当首推2型”糖尿病”的基幢胰岛素”治疗。近20年来,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和丹麦Steno-2等大型临床试验结果已证实,严格血糖控制将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使血糖达标治疗成为一种共识。但是,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不足15%,这警示我们对血糖达标治疗的重视程”度和”实践经验尚有待加强,传统的阶梯式治疗模式已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 当前对2型糖尿病的基础胰岛素治疗已经有了新的认识,早期基础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承认,启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时机和治疗方式的改良已成为目前内分泌领域的焦点问题。防止胰岛分泌功能进一步丧失早期启动胰岛素治疗的首要目的不仅限于减少高血糖危害,更重要的是防止胰岛分泌功能的进一步丧失,延缓2型糖尿病持续进展的病程。系列研究显示,加强对空腹血糖的控制是达到以上目的的关键。近期研究发现,控制空腹血糖在5.6mmol/L以下是恢复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的重要前提。空腹”血糖升高”不仅是胰岛功能下降的结果,它还会对胰岛功能产生直接影响。空腹血糖水平直接影响个体的餐时胰岛素分泌反应。 当通过静脉输注”葡萄糖”使空腹血糖在6.1~6.3mmol/L时,个体的餐时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反应就会明显低下;当空腹血糖达到6.4~8.3mmol/L水平,第一相胰岛素分泌反应已经非”常平”坦,但当空腹血糖低于5.6mmol/L时,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又可恢复正常。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反应的缺失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病理生理特点。由于该反应有重要的抑制内源性糖异生和脂肪分解的作用,并直接导致第二时相胰岛素分泌反应的过度代偿,增加胰岛负担,而且会引起患者的餐前”低血糖”,因此恢复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反应可使随后的胰岛素需求大大减少,起到节约胰岛素和减轻胰岛负担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