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一种常见病,对中医而言又有虚实之分。与热结便秘等实证的便秘相比而言,有一种便秘常容易被忽视,那就是气虚型便秘,使用一般的通便药物往往收效甚微。 这种类型的便秘患者多因体弱多病,引起脾气虚弱、中气不足,致使胃肠推动无力所致。这类患者除了便秘,还可能同时伴有浑身无力、四肢倦耽动则气喘、口淡无味、头晕、面色萎黄、舌胖边有齿痕等症状。 治疗气虚型便秘的主要原则是益气润肠。从穴位保健角度来说,按揉足三里较为对症。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功能,它的位置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气虚型便秘患者可用手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20~30分钟,每天两次,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且能提升气血运行的效率,改善便秘。 按揉足三里穴时,还可顺带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具体做法:以脐部为中心,用掌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按摩腹部,以腹部微微发热为度。中医认为,津液的生成源于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这些物质经过胃的受纳、腐熟、消化,精微部分下传小肠,经小肠分别清浊,吸收其中有营养的水谷精微,向上输送到脾,糟粕部分下传大肠,大肠吸收糟粕中残余水分,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由此不难理解,按摩腹部就是一个帮助水谷津液在人体内更好地消化、吸收以及排泄的过程。 气虚型便秘患者在排便不畅时,适当做提肛运动也很有效。另外,上厕所时间不宜过长,压力不要过大,做到有规律排便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