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是心脏跳动的节律,要是心脏跳动的节律失去规则性称为心律失常。其中早搏、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等等均可称为心律失常病症。而且心律失常通常会包括两种状态,一部分是可以感知的,就是患者能感受到心跳异常所带来的不适感;还有一种是心电图上可以显示的心跳异常,也叫做心电传导异常。 年轻人由于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可以出现: 生理性的心律失常,如年轻人易激动、兴奋、从而交感神经兴奋而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如过度劳累,激动,饮酒过量,还可出现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可能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而出现功能性的1度或2度房性传导阻滞。 出现病理性的心律失常,如无明显病史,往往症状不重,或明显疲劳后出现症状,多见于心肌炎病人,有的无明确病史。据症状体征考虑是较严重心律失常时,由心肌炎遗留的后遗症所致,或经辅助检查而确诊为先天性的心脏传导系统存在附加束所致。 亦有个别患者年轻体壮,心肌炎病史不明确,或有感染,发烧,未引起重视,心脏已存在潜在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但症状不突出,因突然剧烈运动而突然死亡,尸体解剖发现心肌炎症存在。因此,年轻人也应当有病及时治疗,定期体检有利于健康。 详细介绍何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选药很重要 心律失常常见于各种原因的心脏病人,少数类型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正常人。其临床表现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感、憋闷、气急、手足发凉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有少部分心律失常病人可无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如果有以上症状,应警惕自己患了心律失常,须及时到医院心血管专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关键在于对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作出正确的诊断,也就是说心律失常究竟是"内忧"(心脏病)引起的,还是"外患"(非心脏病)引起的。对于"内忧"引起的,要积极"安内"治疗心脏病变;对于"外患"(非心脏病)引起的,通过对症治疗如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补充钾盐、停用某些药物等,心律失常随之消失。少数老年人由甲亢引起的心房颤动,往往会误诊为冠心病所致,如不控制甲亢,就难以控制心房颤动。这类心律失常的治疗还应注意选用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