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律失常心肌病?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指因快速心律失常引起的一种少见的、可逆性的,以左室明显扩大和射血分数显着降低为特征的心力衰竭(心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肌病。又称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肌病、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是无器质性心脏病史的患者由于快速性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房和/或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不良的一种疾病状态。 由于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还存在着许多争议和困扰,因此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在心肌病中的分类尚不十分明确。1995年WHO关于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见一种尚未提及这一类性心肌病。200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将由于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肌病,与围产期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一同,归类为原发性心肌病中的其它类。在最新的200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对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中,明确提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这一名词,并将其归类为扩张型心肌病中的非家族性心肌病。 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可以由多种心律失常所导致,包括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持续性快速心房或心室起搏。一些心外因素如,甲状腺毒症和细胞瘤也可以导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种类为房颤。房颤时快速的心室率可以导致同其它心动过速一样的收缩功能的降低,而房颤时收缩期末心房的主动收缩功能的丧失进一步使心输出量减少约15-20%。因而房颤较易引发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约为13-27%,而房颤人群中每年、每1000人中约有33人出现心力衰竭。在后组人群中约有25-50%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一项日本研究显示,日本房颤相关心力衰竭患者中至少14%(30/213例)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导致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多为持续性或发作频繁的房性或室性心动过速,但也有早搏导致的心肌病。报道一组8例频发的单型室性早搏导致的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患者,这些患者较无心功能障碍的同样为频发单型室性早搏的对照组患者(n=19例)年龄偏大,但在成功导管消融治疗后心功能同样得到完全恢复。 目前尚无明确的关于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诊断的指南或建议。由于快速心律失常是心肌损害的唯一或主要因素,因此完全根治心律失常或有效控制心室率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心功能,左室容积可以缩小。对这一治疗的良好反应是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一个突出特点,因此,绝大多数的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诊断都是回顾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