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治疗心律失常要达到的目的

2016-4-2 12:42| 发布者: 安康养生视频| 查看: 493| 评论: 0

心动过缓约占全部心律失常的近1/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临床常见。心动过缓可使人出现憋闷、气短、乏力、头晕等不适,但由于引发不适症状的心率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很大,因此并非只要每分钟心跳小于60次就属于病态,就一定需要治疗。那么治疗心律失常要达到怎么的目的才算是成功呢?

维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一个正常的心脏,有很好的代偿和调节能力,当心率增快到180次/分,仍能继续提高心排血量。当心率减慢至35次/分时,甚至30次/分时,亦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维持正常血液循环状态,使血压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

但假如心脏有病变,心脏功能不正常时,便失去了代偿和调节能力,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使血压下降及血液循环障碍。假如心房收缩功能失常,或心房和心室收缩程序改变,能使心排血量下降30%左右,引起病人心悸、胸闷、无力等症状。根据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电除颤、射频消融或安装起搏器等,纠正了心律失常,便可维持正常或接近于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

减轻或消除症状:多数心律失常的病人有一定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症状,甚至因此而影响睡眼、工作、休息及日常生活。假如得到及时治疗,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对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预防猝死:心源性猝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死亡形式,在心脏病人中,发生猝死率最高的当属冠心病了,占心源性猝死率的80%。据统计,美国每年有30~60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占全部心脏病死亡人数的40%~50%。

猝死的病例中,有80%~90%的病人死于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并发室颤。其余10%~20%是缓慢型心律失常和电机械分离(心电图显示电活动,但听不到心音,多为心脏破裂造成的)。因此抗心律失常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对预防猝死起到一定的作用。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5-3 23:56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