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了“高血脂”的俘虏。“高血脂”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它对人体健康有着哪些危害?对此,不少人往往一知半解,甚至陷入了一个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瘦人不会得高血脂 在人们的印象中,高血脂往往与肥胖划上约等号,似乎高血脂只是胖人的专利。而那些身材苗条的人容易忽视血脂检查。医学教授指出,人的血脂水平与体型并无必然联系。 高脂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高脂血症与环境及遗传相关。继发性高脂血症则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阻塞性肝病、胰腺炎等。因此,体形瘦的人并不能对高脂血症免疫。 误区二:高血脂没症状就没问题 高脂血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发病长时间内患者可能无明显的自觉症状,而仅表现为血脂检查异常。这也就成了大家忽视的原因,大多数人因被健康假状态迷惑,使心脑血管疾病突然爆发。心脑血管疾病看似发病急骤,其实却有着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高血脂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壁上不断沉积,要发展到影响心脏供血的50%-75%才会有表现。高血脂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渐进的和全身性的,最终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致残或死亡。 误区三:血脂越低越好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高血脂的坏处,都知道降低血脂,可以减少患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但血脂不是越低越好。血脂水平过低的危害比血脂稍高更大。 血脂是人体内的中性脂肪,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生理物质。研究显示,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胆固醇水平低于4.16毫摩尔/升时,其危险性与胆固醇水平高于6.24毫摩尔/升相当。尽管脑出血发病率随血清胆固醇水平下降而降低,但血清胆固醇低于3.64毫摩尔/升时,脑出血发生率反而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