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 根据性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一般可确定诊断。 本病应与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念珠菌性阴道炎及滴虫性阴道炎等进行鉴别。生殖道衣原体感染临床表现较强,淋球菌检查阴性。需注意的是临床上两者常并存,常导致患者迁延不愈。另外,在培养阳性后,可进一步做药敏试验(包括用纸片法或平均抑制浓度(MIC)测定,以及β一内酰胺酶试验),以确定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合理选择用药。 一、病史和临床表现 尤其是与淋病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二、实验室检查 淋球菌实验室检查包括涂片、培养、抗原检测、药敏试验、PPNC测定及基因诊断。 (一)涂片检查 取患者尿道分泌物或宫颈分泌物,作革兰氏染色,可在多形核白细胞内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对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单纯淋菌性前尿道炎男患者来说,涂片法阳性率在90%左右,可以作出初步诊断。女性宫颈分泌物中杂菌多,涂片法找淋球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阳性率仅为50%-60%,且有假阳性。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培养法检查女病人慢性淋病的分泌物中淋球菌较少,阳性率低,取前列腺按摩液可以提高检出率。 咽部涂片即使发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也不能诊断淋病,因为其他奈瑟菌属在咽部是。正常的菌群。对症状不典型的涂片阳性应作进一步检查。 (二)培养检查 淋球菌培养对症状很轻或无症状的男性、女性病人都是较敏感的方法,只要培养阳性就可确诊。在基因诊断问世以前,淋球菌培养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筛选淋病的惟一方法。 (三)抗原检测 1。固相酶免疫试验(EIA):用来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淋球菌抗原,在流行率很高的地区而又不能作淋球菌培养或标本需长时间运送时使用。可以在妇女人群中用来诊断淋球菌感染。 2。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该法检测淋球菌外膜蛋白I的单克隆抗体。但目前这种方法的敏感性不高,特异性差,加之实验人员的判断水平受限,故尚未能被推荐用来诊断淋球菌感染。 (四)核酸检测 用PCR方法检测淋病奈瑟菌DNA片段,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但应注意防止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结果。 (五)药敏试验 (1)纸片扩散法:测定淋球菌对该药的敏感性。将药纸片贴在涂有淋球菌的培养基上,如果淋球菌对此药敏感,则生长被抑制,纸片周围形成一透明的抑菌圈。可根据抑菌圈大小判定淋球菌对该药的敏感性。 (2)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该药最小抑菌浓度。将待检菌株种于含有不同抗菌药物及浓度的琼脂平皿上,药物浓度高则淋球菌被抑制,浓度低时淋球菌生长,据此测定最小抑菌浓度。 (3)PPNG测定:①青霉素琼脂法,产酶菌株分解青霉素使培养基颜色由红变黄;②碘量法,产酶菌株能使碘淀粉复合物蓝色完全消失;③纸片酸度定量法,产酶菌株使滤纸颜色由紫变黄。 三、鉴别诊断: 1。非淋菌性尿道炎:病原体主要为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潜伏期较长,为7~21天,症状轻微,无全身症状。尿道分泌物较少或没有,为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稀薄。 2。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临床症状为外阴和阴道瘙痒。白带增多,呈白色水样或凝胶样。阴道粘膜充血、水肿、有白膜粘附,白膜脱落处有轻度糜烂。白膜镜检可见到孢子和菌丝。 3。滴虫性阴道炎:主要临床症状为阴道瘙痒,分泌物多呈泡沫状。阴道粘膜及宫颈充血明显,有出血点,呈特征性的草莓状外观。阴道粘膜常出血,分泌物带血性。分泌物中可查出滴虫。 4。细菌性阴道炎:白带增多,呈灰色,均匀一致,pH值增高,有鱼腥味。涂片可见乳酸杆菌减少和革兰氏阴性菌增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