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患者中,50%以上的死亡是由于心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者的4倍。发生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的5倍。 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一年之中冬季多,二是一天之中早晨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季节和时辰的规律呢? 天气寒冷,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纤溶活性下降,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血小板积聚性增高,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易于形成血栓。清晨,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中肾上腺素、儿茶酚胺以及糖皮质激素水平浓度升高,体内代谢活性增强,加重心脑血管的狭窄程度和缺血程度,促使粥样斑块的破裂,堵塞血管。 专家提醒:随着寒冬的到来,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患者,要注意日常保健,谨防心脑血管疾病的袭击。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格外注意。 目前已将糖尿病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即高血糖对于人体的威胁相当于发生过一次心肌梗塞。这是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糖不仅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且导致心肌细胞代谢障碍,因此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心脏的损害比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异常,其特点是休息时心跳快,活动时变化不大,表现为快而固定的心动过速。因此,当剧烈运动时,心率不能适应生理的需要而相应增快,使心肌缺血缺氧更为严重,容易发生意外。 如何预防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呢? 保暖做好头、手、足的保暖。冬天在室外,身体热量有40%是由头部散发,所以外出时要带帽子、围巾、口罩,最好穿两双袜子,因为寒从脚下起。在这里,研究人员做了一个有趣的动物实验,我们知道鸡不易患感冒,那是由于鸡的体温高,但是把鸡的双足泡在冰水中10分钟,鸡很快染上感冒。所以冬天常用温水泡手脚,可以改善微循环,提高抵抗力。 一般来说,人体对气温下降有个适应过程。如果气温是逐渐下降,人体能逐渐适应这种寒冷的环境,如果天气突然变冷,日平均气温比前一天下降7度以上,最高气温在5度以下,人往往不能适应这种天气变化。因此每年第一次寒流袭来时,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会出现血糖、血压的升高,心肌梗塞、中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寒冷导致感冒的发生,容易诱发心脑肺等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尤应警惕第一次寒流到来的危险时刻。当冷空气来时,及时添加衣物,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 补充水份充足的水分可防止血液浓缩和粘稠,有利于改善微循环。一天喝8杯左右水,保持尿量约1500ml/日,尿色淡黄。简单的方法是看晨尿,深黄色则表示缺水。 避免诱发因素寒冷是一个很重要的诱因,其他诱因有:剧烈活动、用力排便、精神过度紧张或兴奋等。糖尿病患者常出现便秘,上厕所用力过度,导致血压升高,使附着于血管上的斑块脱落致使血管堵塞。为了防止大便干燥,要多吃蔬菜,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必要时用一些辅助排便的药物,保持大便通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