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堪称“癌中之王”,确诊后我们才能尽早的治疗疾病,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疗,首先我们应该明确的诊断出疾病的所在和发展状况。那么哪些有效的检查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更早确诊这一疾病呢? 眼黄乏力要警惕胰腺癌 55岁的杨先生平时因为工作关系经常要喝酒应酬,一个月前,他发现自己脸色有些发黄,后来连眼角也开始发黄,食量越来越小,上腹部还隐隐作痛,就来到医院内科检查。医生按照肝炎给他治疗了三个多月,并未好转,还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最终杨先生来到肿瘤医院,被确诊为胰腺癌中晚期。 该院肝胆外科主任说,像杨先生这样因为出现黄疸而被当作肝炎误诊误治的病人临床上有很多。由于胰腺癌早期症状较少,且无鲜明特点,医生判断起来较困难。当发现较大肿块及皮肤、巩膜黄染,或有明显腹痛及腰痛症状时多已发展至中晚期。 那么,哪些异常的症状需要引起重视呢?专家说,一是顽固性上腹部痛。尽管胃病也会出现上腹痛,但现有的制酸类胃药基本都能控制症状,缓解疼痛。而胰腺癌引起的腹痛用胃药无效,而且症状持续,基本没有缓解的时间。胰腺癌的疼痛还与体位有关,仰卧时疼痛加剧,坐立、弯腰、侧卧时减轻。胰腺位于人体的后腹膜,周围有较多的神经纤维组织,肿瘤进展时极易侵犯后腹膜周围的神经。二是出现黄疸而没有胆结石等疾病。胰腺癌病人90%有黄疸,这是因为胰腺癌压迫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三是不明原因体重减轻。胰腺癌虽然隐秘,但其引起的消耗却遮掩不了,约有80%患者在短期内体重下降明显,有的在数月内体重可减轻二三十公斤。 胰腺癌有哪些排查方法 内腔镜超声显像(eus) 在胃镜顶端装上超声探头,紧贴胃后襞,显示出胰体、胰尾及胰周组织血管,检查时不受气体干扰,可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对小胰癌诊断有独特价值,可诊断出小于1.0cm的胰腺癌。另外,可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等,对胰腺癌的临床分期作出较准确的判断。对胰腺癌术前诊断率可达92%,对胰腺癌的诊断高于b超、ct和ercp,可在ercp前进行。 胰腺癌ct扫描可以显示胰腺肿瘤的正确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可能发现直径约1cm的肿瘤,如进行增强扫描,可使一些平扫难以确定的病灶显示更加清晰。ct还可发现胰腺癌进展时邻近器官受浸润及血管受损、淋巴结转移情况。借此检查可以进行分期,以利于判断手术方式和预后。目前ct 检查已成为诊断胰腺癌的主要方法,其准确率可达98%。 磁共振成像(mrl) 可显示胰腺轮廓异常,据t真加权像的信号高低,可判断早期局部侵犯和转移,对判断胰腺癌,尤其是局限在胰腺内的小胰癌以及有胰周扩散和血管侵犯方面,mri优于ct扫描,是胰腺癌术前预测的较好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