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广泛用于1型糖尿并口服药物无效或合并重症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此类药物的种类较多,用法用量差异较大。下面给大家提示一下注射胰岛素应注意的问题。 使用者通常需终身注射,大多数是由患者自我操作,为了更安全、有效地使用,尚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注射时间 胰岛素按起效的快慢和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超短效、短效、中效、长效以及预混胰岛素。注射胰岛素的时间与饮食的时间息息相关,例如短效的诺和灵R需餐前30分钟注射,预混的诺和锐30可餐前立即注射。患者控制好注射的时间,即可有效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又可避免发生低血糖。 二、注射部位 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包括上臂外上侧、腹部、大腿前外侧和臀部外上1/4部,这些部位皮下的脂肪组织有利于胰岛素的吸收,神经末梢分布得较少,注射的不舒适感觉也相对较少。其中腹部是胰岛素注射优先选择的部位,因胰岛素在腹部的吸收率最高,吸收的速度最快,又不受四肢运动的影响,特别适于诺和灵R、诺和锐等胰岛素。臀部的吸收较慢,适用于慢效、长效的胰岛素。 注射胰岛素应当选择未破损的皮肤,按照左右对称轮换的原则,有规律地更换注射部分和区域。两次注射部位需间隔2.5厘米-既两个手指的宽度。腹部注射需避开肚脐周围5厘米。 三、进针角度 胰岛素应保证皮下注射,避免进入肌肉层,否侧影响药物的吸收,导致血糖出现较大的波动;严禁注入静脉,否则可导致危险。为确保皮下注射,不同的患者,进针的角度有所不同: 1。捏起皮肤,呈45度角进针:适于偏瘦者和儿童。 2。捏起皮肤,呈垂直进针:适于正常体重者、偏重青少年和肥胖者的大腿部位。 3。不捏起皮肤,呈垂直进针:适于肥胖者的腹部。 值得注意的是,在注射的过程中不能改变针头的注射角度。 四、注射过程 注射前操作者需洗干净双手,首先检查药品和注射笔的外观,如果注射笔破损、药液变色或外漏时禁止使用。然后分为五步操作:调准剂量-摇匀注射笔-消毒注射部位-注射-停留8秒钟。注射结束后注意卸下针头,不要按摩注射部位皮肤。 五、药物存储 胰岛素注射笔应妥善保存,并做到一人专用。无论是否开封,胰岛素药物都适宜存储在2°C-8°C的冰箱冷藏室中,不可日晒或放于冰箱冷冻室中。注射前,需取出胰岛素放至室温,如刚从冰箱里拿出便注射,可因温度过低刺激注射部位。 六、避免低血糖 注射胰岛素如果剂量不准、注射部位有误或没有定时定量地进餐,均可能发生低血糖,患者出现虚汗、无力、心悸、饥饿感、烦躁、甚至昏迷等症状。此时,患者应立即进食糖水、水果糖或饼干等食品,避免发生危险。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一张记有自身病情和使用胰岛素药物的卡片,用于血糖突然下降,来不及呼救而失去知觉时,便于及时救治。 此外,患者应注意胰岛素针头一定要一针一换。 反复使用针头会造成五大弊端: 1。造成笔芯内药液泄漏; 2。容易使空气或其他污染物进入笔芯; 3。重复使用针头容易造成针尖钝化,增加注射疼痛; 4。针头中残留的药液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性,如果残留的胰岛素形成结晶,还会堵塞针头; 5。导致皮下脂肪增生,血糖波动大,胰岛素用量增加,最终使治疗费用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