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糖尿病 胰岛素 查看内容

全面解密胰岛素“家族谱”

2014-3-28 20:20|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997| 评论: 0

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但因注射给药让许多患者产生畏惧心理,使其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为了减少不便和疼痛,医药界正在全力以赴投入研究,开发更新的胰岛素剂型及给药方式。目前有关新式胰岛素产品的研究方向,可归纳为3类:

1、新的给药方式,例如:口服、吸入;

2、改变药物代谢机制;

3、改进注射手段,让使用者无痛;

这是国际国内胰岛素类药物研究发展的前沿和趋势。

非注射型胰岛素

让胰岛素和其他药物一样成为非注射型药品,通过口服、鼻吸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免除注射,需要研究解决制剂吸收的问题。由于胰岛素本身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非常确定,而改变的是给药途径,因此吸收程度和速度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口服胰岛素

胰岛素本身为蛋白质,口服后会被胃肠道降解破坏,所以常规胰岛素不能口服。口服给药受到胃酸、蛋白分解酶、大分子吸收、肝脏首过效应等影响,因此,口服胰岛素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选用惰性材料如高分子纤维素,制成了微小包裹球。这种小球在胃中不溶,保护胰岛素不被破坏。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可保持其生物有效性达到皮下注射给药的一半。

2、加入酶抑制剂,将蛋白酶抑制剂与胰岛素一起包裹在小球中,可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吸收。

3、加入吸收促进剂,将胰岛素与吸收促进剂同时给药,能进一步促进口服胰岛素吸收,其中的螯合剂能与肠粘膜上活性离子结合,造成膜通道通透性增加而促进药物在肠道吸收。

国内外有关口服胰岛素研究报道虽然很多,但至今未见到实际应用于临床。其主要原因是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制剂的稳定性、质量标准等问题尚未解决。口服胰岛素的成功与否在于如何解决其在胃肠道的活性和稳定性,一旦成功将是胰岛素研究的重大突破。

经肺吸入胰岛素

胰岛素经肺吸入给药,是替代注射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

肺部特殊的生理构造是具有极大的肺泡表面积。此点优势具有决定性,使胰岛素这样的大分子药物吸收成为可能;药物可迅速到达;不必经过肝脏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另外重要的一点,胰岛素在肺部吸收的速度快,符合内源性胰岛素的释放特征和人体的需要,并且可以在进餐的同时应用,而使用药更加方便。

最新的进展是采用干粉剂型,其优于早先的液体气雾剂。干粉的稳定性好,保质期可达两年;干粉的载药量高,仅需吸1~3次即可满足剂量要求,而如果用喷雾则需深吸几十次。

胰岛素吸入制剂在国外已进入第二、三期临床试验,一些制药公司的专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投入使用。此项技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其面临尚待解决的问题是:药物吸收的稳定性、成本高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等,通过临床试验和上市的时间尚属未知。

吸入胰岛素相对于传统的注射方式的优越性不言而喻,且理论上颇具可行性,我们的医生和患者都在热切盼望中。

其他非注射给药方式

正在研究中的其他非注射胰岛素给药途径包括:

口腔喷雾

鼻腔给药

直肠栓剂给药

滴眼剂

透皮或口腔粘膜给药

这些非注射给药途径都有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如吸收缓慢、药峰浓度低、生物利用度低等,均不能达到注射剂的效果,目前尚无法适合糖尿病临床治疗的需要。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是医药界的重大和热门研究课题,其结果对糖尿病治疗产生深远影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正致力于相关的研究开发。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5-4 08:30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