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田园养生网 首页 肿瘤 乳腺癌 查看内容

子宫体肌瘤

2018-8-14 21:08| 发布者: 田园网| 查看: 1063| 评论: 0

疾病简介

为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根据肌瘤所在子宫肌壁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壁间、浆膜下、豁膜下及阔韧带内肌瘤。

【诊断】

1.小型肌瘤及浆膜下肌瘤多无症状,常于妇科检查时发现。

2.常见症状有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规则但可缩短。如为豁膜下肌瘤,常表现不规则阴道出血。

3.腹部包块。

4.肌瘤压迫膀胱或直肠产生压迫症状,或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或黏膜下肌瘤刺激子宫收缩产生疼痛。当肌瘤发生变性(红色变性或肉瘤变)均可产生疼痛。

5. 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均匀增大或外形不规则,呈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出,表面光滑、质硬、突出至阴道的黏膜下肌瘤呈圆形、肉红色或暗红色肿物,表面可有坏死、破溃、出血。如合并感染,瘤表面常有脓性分泌物和脓血性恶臭白带。宫颈肌瘤于检查时,一部分宫颈唇被肌瘤占据,其余宫颈唇被牵引变薄、变平。巨大宫颈肌瘤可将子宫体推向腹腔使宫体酷似浆膜下肌瘤。子宫峡部肌瘤的检查所见与宫颈肌瘤的主要区别是子宫颈的大小、形态正常。

【鉴别诊断】

1. 妊娠子宫:有停经史、子宫均匀增大但质软,妊娠试验阳性,须注意子宫肌瘤合并妊娠的可能性,超声波检查有助鉴别。

2. 卵巢肿瘤:多无月经改变、妇科检查肿物与子宫分界清楚。大多活动度大,多为囊性或囊实性。超声检查助诊,必要时腹腔镜或开腹探查。

3. 子宫恶性肿瘤:当黏膜下肌瘤脱出于阴道内伴感染时,质地较软,应注意与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鉴别。

4. 子宫肌腺瘤:子宫增大,临床表现与肌瘤相似,但常有继发性痛经,多不超过2~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

5. 子宫肥大症:子宫均匀增大,多发生在经产妇,一般不超过2 个月妊娠子宫大小。

【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肌瘤大小、有无症状及肌瘤增长速度等决定治疗方案。

1.随访观察:肌瘤不大(<3个月或<2.5月妊娠子宫大小、)、无症状者,可定期复查,尤其近绝经期患者,肌瘤多于绝经后萎缩。

2.手术治疗:

(1)子宫切除术:适用于子宫>3个月或>2.5月妊娠子宫大小、肌瘤虽不大但症状明显,或肌瘤增长快不能排除恶性者。

(2)肌瘤剥除术:适用于35岁以下、未婚、或未生育患者。

(3)术中应仔细检查子宫肌瘤标本(剖开检查),如有可疑,应送冰冻切片。确诊为肉瘤变时,应扩大手术范围。

3.药物治疗:用于肌瘤较小、症状不著,围绝经期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也可用于较大肌瘤术前治疗,使肌瘤有所缩小有利于手术切除。

(1)甲基睾丸素 5 mg口服,每日2次,每月服20天;丙酸睾丸酮25 mg,于经期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于非经期25mg肌注,每日1次,连用5~7天,每月总量<300mg。

(2)促黄体生成激素一释放激素(lhrh)类似物:lhrh - a250ug,肌注,每日1次,连续3~6个月。

(3)米非司酮12.5mg,口服,每日1次,连服3~6个月。

标签:
肿瘤
糖尿病 健康 养生
科普视频

QQ|田园网安康养生

GMT+8, 2025-5-5 13:53

田园养生网 X3.5

© 20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