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治疗领域,“饥饿疗法”常常被提及。个别患者望文生义,简单地理解为“不吃饭就能饿死癌细胞”。 “饥饿疗法”究竟是怎么回事? 肿瘤“饥饿疗法”是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方案的一种俗称。以贝伐珠单抗为代表,其机理是通过最新科技合成的一种抗体蛋白可以选择性地识别血液当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可以刺激产生血管,肿瘤的生长需要营养的供给,它是靠血管生存的。贝伐珠单抗可以把这个过程打断,干扰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微环境,切断肿瘤生长的营养供给,癌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慢慢就会“饿死”。 目前,肿瘤“饥饿疗法”已运用于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 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结直肠癌不易被察觉,再加上普通人群缺乏结直肠癌特别是早期结直肠癌的相关知识,致使在确诊时约60%患者为II期和III期,也就是说约六成患者确诊时即为中晚期。 晚期(转移性)癌症患者在经过术后化疗治疗即“一线”治疗后,大多数情况下,疾病最终还是会恶化,需要新一轮治疗,即“二线”治疗。因此,患者需要真正有效、身体能抗得住的长期控制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而“饥饿疗法”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 今年6月ASCO大会公布的最新研究数据表明,贝伐珠单抗在一线、二线的使用,可降低疾病进展的风险。多项III期及观察性研究证实:通过保留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而调整化疗药物的方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个体化治疗,实现患者获益最大化。 国际权威的欧洲临床肿瘤学年会(ESMO)指南推荐,对于手术不可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而“饥饿疗法”在延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面,帮助他们重燃希望。 |